3)第二百三十三章 八类之儒(4K4)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没有修养好德行便会成为俗儒。

  不学习新知,不讲求仁义,把追求财富为目标,这便是俗儒的作为。

  他们身上穿戴宽大的袍子,腰间束着金玉点缀的昂贵腰带,头戴中间高两旁低的帽子,嘴上喊着效法古代的圣王,但他的言语与行为却不能统一。

  他们杂举着荒谬的学说,歪曲《诗》《书》《礼》《乐》《易》的精髓,并借此来向上位者献媚。

  他们的行为已经落于凡俗,然而却依旧不知厌恶自己,反而文过饰非,假借上古的圣贤欺骗愚蠢之人,从而期望获得一些衣食,得到一点积蓄。

  顺从显贵的人,侍奉无道的小人,吹捧显贵者的座上客,心安理得的做他们的奴仆,而不敢生出其他任何志向,这种人就是所谓的俗儒。

  而与俗儒相对应的雅儒,则是推崇礼仪,而不特别看重《诗》《书》的一类人。

  这些儒生的缺点在于,他的言行虽然可以符合礼仪和法度的规范,然而他的智慧却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无法阐述先前未曾见过的事物,虽然读书但却不能触类旁通。

  而他们的优点在于,忠信待人,不违本心。雅儒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别人。

  并以此为依据去尊重贤人,敬畏法度,对于修养德行,一日也不敢怠慢。

  你从前在泮宫见到的,大抵都是这样的儒生,所以才会对儒的本质产生误解吧?”

  季孙肥听到这里觉得有些迷糊:“可夫子,儒生本来不就是遵礼的吗?您为什么说雅儒的缺点是遵礼呢?”

  宰予道:“遵礼并不是缺点,但是只看重《礼》,而不看重《诗》《书》《乐》《易》这便是不对了。

  我从前在曲阜接受孔夫子的教导时,他曾告诉过我:

  《诗》《书》《礼》《乐》《易》这五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舍弃其中任何一门,那么最后就算学成,其观点也必然偏颇,其论述则必然邪辟。

  《易》中所讲授的知识,阐述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相互关系,所以《易》学的好的人知道万事万物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因此长于变化。

  《礼》则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辩明了奸邪与正义之间的区隔,因此《礼》学得好的人可以坚守自我,轻易不会被外物所动摇,故而长于行动。

  而《书》则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变革,所以《书》学得好的人可以习得治国理政的道理,因此擅于从事政务。

  至于《诗》,那里面记载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雌雄、男女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天下百姓的习性与风俗,所以学好了《诗》便知道该如何对民众进行教化了。

  《乐》则是音乐所以成立的根据,宫商角徵羽五音协调,曲目奏响时才能感动人心,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