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八章 宰夫子的答疑小课堂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年征伐,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文王武王举大义于西鄙,乃是上承天命,怎么能说胶高不忠呢?

  也这不过是顺应天命罢了。

  况且夫子也曾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时王对臣子不礼,他又怎么能要求臣子对他忠诚呢?

  赵毋恤闻言,好奇道:“夫子,您是从哪里得知武王对胶鬲,一定是以礼相待的呢?”

  字予回道:“当初,武王与诸侯在孟津盟誓,起兵伐纣。

  大军走到鲔水,纣王又派胶高去刺探周国军队的行军情况。

  武王会见了他,胶高问道:您将要到哪里去?请不要欺骗我。

  武王说:不欺骗你,我将要到殷地去。

  交高问:哪一天到达?

  武王说: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拿这话去报吧!

  交于是便离开了。

  这时候天空下起雨来,日夜不停。

  然而武王却不愿意停下脚步,而是命令加速行军将军们都劝谏说:士兵已经很疲惫了,请让他们休息休息吧。

  武王说:我已经告诉胶高将在甲子日抵达殷都郊外,他将会把这个消息禀报给纣王。如果我们不能在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高失去信用。胶高没有信用,以纣王的残暴,一定会杀死他。我加速行军,是为了救胶高的命啊!

  周军的将士们听到这句话也不再抱怨,反而三军用命,加快脚步向股都进发,想要救助胶高的心,就像是救助自己的兄弟姐妹般强烈。

  最终,武王果然在甲子日那天,到达了殷都的郊外。

  这时殷商的军队已经先摆好了阵势迎战。

  武王的军队刚刚到达战场,就开始交战。

  但疲惫的周军不止没有被殷人挫败,反而将对方杀得大败。”

  秦商闻言,不由赞叹道:“不愧是武王啊!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胶高和微子才愿意为他尽忠吧。

  如果當時受到武招揽的是我,我也一定会像是胶高一般为他竭尽忠诚!”

  子贡也微微点头:“夫子常说仁者,但武王更是一位义者啊!”

  赵毋恤看着他们连赞叹,只觉得小脑袋有些迷糊。

  他还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

  于是他直接发问道:“夫子。武王的军队顶着大雨连日行军,而殷商的军隊则以逸待劳,为什么疲急的一方却能战胜精力充足的一方呢?”

  宰予回道:“因为这都是仁义所带来的力量啊!

  武王不愿意放弃胶两,因此,周军的将士们也知道,武王也一定不会放弃他们。

  所以大家哪怕筋疲力尽,也愿意咬着牙继续为武王效命。

  而纣王,仅仅是因为周军无法在甲子日当地到达,便会将胶高戮杀。

  殷商国内,邪恶胜过了忠良,贤德人争相出逃,百姓也不敢对暴政发表言论。

  它的混乱达到了极点,已经无以复加。

  两相对比,难道两军的将士们还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吗?

  武王做的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事情,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看到的事情。

  斯以说,纣王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

  以大义征讨不义,以仁德征伐暴虐。

  即便实力弱小的,也能推翻实力强大的、

  即便疲乏不堪的,也能战胜精力充沛的。

  当仁义得以施展时,即便是敌人的臣子也会愿意为你奉上施展反间计的空间。

  而当暴政被推行时,亲善你的臣子们也会纷纷远离,这样的话又怎么能使自己免遭损失呢?

  以说,要想从军事上战胜敌人,又怎么敢不厚待民众,施恩百姓,聚拢人心呢?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这段话,重要的不是前面的疑中之疑,而是后面的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啊!”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