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0章 很潮的事_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轻松多了。

  凡是涉及信贷性质的企业,都会和一个或几个催收性质的公司合作,不好收、拖欠时间长的个人/小企业烂账就会低价甩给这种公司。

  南国银行同样会有烂账,信用卡拖欠到了一定时间,催收的工作就会转移到催收管理公司,公司自己并不出面催收,而是把N个单子捆绑在一起,债权让与外面的催收公司或社团。

  说白了,催收管理公司经营的就是不良资产处理,只不过催收管理公司经手的都是小额、不适合打官司的,大额的,南国银行会交给PY证券处理。

  不过,南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并不高,很少有大额不良资产需要处理,这和南国银行更多的体现出投资性银行的特征有关,贷款并不是主营业务,哪怕是房贷的口子,从前两年开始就在收紧。

  之所以收紧,一是1988年南易在创造力置业执行了一个投资20亿港币的供楼计划,一成首付,剩下的靠房租供楼,既然是贷款供楼,肯定不可能是从南国银行贷款,走的是其他银行的口子。

  左手从别人那里贷,右手又贷出去,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嘛。

  而且南国银行也没有这么多存款可以放开口子往外贷,银行不是什么存款都吸收,要在南国银行开户,起存5万港币(很快会变成10万)。南国银行目光短浅,自绝于普通市民,只会讨好中产及以上的客户。

  二是香塂的房贷政策是有限责任,银行对贷款人只能有限追偿,即当贷款人没钱供楼且资不抵债,申请个人破产就完事了,房子丢给银行,能不能还清债务,不关贷款人的事,银行没有权力再追究贷款人。

  这对银行来说不是坑爹嘛,万一房价来个腰斩,身为弱势群体的银行只能去跳楼。

  虽然南易很清楚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香塂房价的整体走势会往上,房子到了南国银行手里不但不会亏,还能大赚一笔。

  假如不把银行当做南氏的核心根本,的确可以用这个思路去考虑事情,可银行恰恰是南氏串联所有产业的核心,那就不能这么干。

  短期内,偶尔进行一两次类似的投机可以,长期且经常性的进行这种风险度极高的投机,万万不可,这会让银行内部人员形成惯性思维,也可以说投机的模式会融入到银行的企业文化中。

  一旦形成文化,再想来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没那么容易了,轻则大伤元气,重则直接灰飞烟灭。

  不想错过投机的机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企业来做这件事情,不过南氏总要有一个基本的发展模式基调,不符合南氏基调,又不想放过的投机机会,南易只能朝外撒,他自己个人去做,或者交给外面的人来做,南氏占点股份。

  南易一直带着打工思维去管理南氏,不把自己定位成南氏的拥有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