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运河_舌尖上的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于幻境之中。

  河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远看大运河,犹如一条绮丽多姿的星光大道,又像一条蜿蜒曲折的碧玉带,风光无限。河上来来往往的客船正在告诉河边的人民,这个国家的繁荣和这条河的繁忙。

  “可惜啊!”李好在船上看到这一切,忍不住感叹了一下。可惜当初把一个国家搞破产修这条河的老杨同志看不到这条河的繁忙了,还让他背上了一个千古骂名,但谁又真正的了解这条河给这个国家带来千年的好处呢?

  “确实可惜!隋帝如果稍稍慢点步伐,跟我们现在一样一步一步来。这开凿大运河不仅不会成为他的劣迹,还会成为千古名扬的美事。”刘仁轨听后就知道李好在想什么,然后跟着感叹了一番。

  老杨是太急迫了点,他要是慢慢分段来,然后再从国外抓多点俘虏来开挖的话也就不会落得那样一个悲剧的下场了。看看大唐修水泥路,和治理长江水域防洪工程就能知道。

  隋朝修运河的设想分几个步骤:先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开通了一条叫“通济渠”的运河,即从洛阳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引黄河水入淮河。再从山阳到江都,疏通并凿深、加宽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叫“邗沟”的运河,即将淮河和长江连接了起来。

  这样一来,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十分便利了。此后,又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开通一条叫“永济渠”的运河。接着,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开通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这个工程量实际上并不大,很多地方还是原本已经构筑好的河道。而大唐的水泥马路工程,现在基本把大唐的主要城市和边疆都覆盖上了,这个工程量并不比大运河少。

  但是这个工程完成后,在大唐连水花都没掀起一些。除了这个工程,长江流域的防洪工程一样不小,不仅多了不少良田出来,还从根本上解决了这边水患的问题。

  因为科技的原因,也因为大唐抓了不少俘虏。那些人修建这些东西,死了就死了,不会在大唐内部引起任何不满出来。何况这些人本来就是跟大唐最对的人,利用他们的最后一点价值,这不正是最好的结果么。

  同水泥马路和水利工程一样,大运河通航以后给国家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这条河沟通了大唐大地的东西南北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