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8章 第 208 章_最后的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他们年轻时候“上应天道”那一套实践中还是有力的,又讲究名正言顺,与如今仲长统这种大声疾呼“人道为本,天道为末”的狂生认知就不同。

  汉朝至今已绵延四百多年,其实在光武帝的时候,就仿佛是老树发了新枝,看似复苏了,生命力已经薄弱。而如今刘协光复天下,就是那已经老去的新枝上又发了一条更细嫩的新枝,既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不能够延续,又不能直接下猛药,否则立时就死给你看。所以其中的力度手段,非妙到巅毫不能安然施展。

  “子脩竟会因为那驿丞秦仲担忧吗”刘协并不在意长安奏请改元之事,反倒是想起驿馆中的经历感到有些好笑,此时在路上,看书久了也是眼睛痛,便细细解释道“子脩大约是为朕那夜在济水舟中说过的话,而感到忧心吧”

  如果皇帝的本意是实现真正的大同世界,那么如秦仲这等的官吏纠集、再起如汝南袁氏一般的大族势力,便是与皇帝的初心背道而驰了。曹昂很不愿意自己走在与皇帝背道而驰的路上,但是他悲哀的发现,凡是手中有权力的人,身边必然会有势力聚集,最终并非本意得出现剥削压迫普通民众的情况。而至少到目前为止,曹昂还没有找到解决之法。

  刘协微笑道“诚如子脩你在驿馆中所言,人们讲求偿报也是本性。”

  汉代的察举制之所以最后沦为笑柄,就是因为人有“知恩图报”的心,今日你举荐了我的孙子,来日我也会举荐你的儿子,这是一种不用言明的契约,之所以能流传正是因为参与的人们都遵守了“契约”,而且知道对方也会遵守。

  而一旦聚拢成势力之后,排除异己,巩固自己势力,剥削下层,也是人的本性。

  但这些刘协并不担忧。

  “朕既然敢动祖宗制度,便是因为朕有能力改变人的这些本性。”刘协悠悠道“朕会让世人意识到,只有加入更广大的群体,并为之奋斗努力,还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完善。局部的道德存在是可以取代人独立性的”这是属于政治哲学的一部分,便如马克思在社会契约论中的论述一般,确立制度的人,要使个体从整体中获得自己的生命与存在。

  这说的就深了。

  刘协垂眸,低声道“朕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能让理论与这个时代相适应,这也是他不回长安,四处巡游的原因之一并不只是为了抚平不定。

  改变人的本性

  这是多么难以想象的能力。

  然而此刻曹昂听来,却丝毫不会怀疑皇帝。他只是凝望着自己追随的君主,希望能借由他的目光传达忠诚之心。

  皇帝车驾从荆州襄阳城出发,东行进入豫州南阳郡,经随州后,要再次穿过荆州的地界,才能抵达吴郡。

  而吴侯孙权早已急不可耐,给如今的荆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