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周国之亡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上传错了,修改好了,大家看得到吗?

  原凉州刺史魏辙晋升为太尉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有人愕然,有人惊喜,有人不知其所以然,有人老怀欣慰。

  燕、赵、齐、楚四国听闻后,怅然若失。秦国听闻后,苦笑连连。论出身,魏辙也是关中人,只是后来因父辈受秦昭王猜忌才远走关中,前往魏国隐居。有了这个经历在里面,魏辙在对待秦国的态度上,最多称得上不偏不倚。

  秦国妄想白起成为韩国太尉继而交好自己的愿望落空后,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小心思。虽然早就知道白起成为韩国太尉的希望渺茫,但消息传来的时候,秦国还是很失望。

  秦国只是失望,燕、赵、齐、楚四国则是失望中夹杂着愤怒。尤其是自己离间韩国君臣的计划也没有成功,无论是当事人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还是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全都出声表示对韩王命令的服从与支持。

  当然,燕、赵、齐、楚四国起初绝不相信李牧、蒙骜就这么心悦诚服地看着魏辙越过他们,成为三千石的太尉。但当韩王下令,削减太尉的职权,太尉再无统兵之权,而只负责为韩王参赞军事,制定作战计划后,燕、赵、齐、楚四国知道,李牧、蒙骜心中的一丝芥蒂也消失了。

  很明显,三公之中,不同于手握实权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成了一个虚衔。国家的军事大权重新掌握在韩王手中。太尉这个职位,更多的是对臣子的一种激励,也许到了以后,一些功劳甚大的老臣也能加太尉衔。不过,就现在来看。太尉这个职位还是很吸引人的,毕竟是三公之一,地位崇高无比。像是魏辙,不过不惑之年,如果今后辅佐韩王立下什么大功,说不定还能晋升成为御史大夫、丞相的高位上。毕竟张平的年龄越来越大。不用十年,就要让位于范睢。群臣心中都很是清楚明白。

  太尉之争告一段落后,天下趋于平静。只是,在太尉之争爆发出来的党派苗头令韩王忌惮不已。

  公元前二六零年二月,韩王下令,选派御史三十二人前往全国各地。每名御史负责一个郡,以调查民风的名义行监察之实。

  三月,新任太尉魏辙向韩王上书,请求去周王的王爵。收九鼎于洛阳,韩王不置可否,交由群臣商议。这直接引爆了韩国的朝堂,九鼎乃是社稷重器,夏、商、周将其视为传国之宝,能够占有的,必然是天下共主。这也是为何秦、楚两国强大的时候,都有派遣大军前往洛阳。向周王“求鼎”。

  如今的韩国天下莫能与之匹敌,去周王的王爵。收九鼎,等于继承周朝的正统,接下来韩王称帝也好,称天子也好,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自己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有从龙之功。所以。很多大臣在看到韩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