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九战 燕、齐之战(上)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yì,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xiaoshuo即可),悄悄告sù我吧!

  齐国,于陵。

  于陵位于临淄以西一百五十里,乃是临淄的西大门。这样的要地,齐国自然要分重兵把守。尤其在田单率领的十万大军,选择以于陵为粮草补给基地后,于陵的重要更加凸显!

  可惜,如此要地,如今却被燕军占据。这倒不是齐军大败,主动放弃了于陵。而是燕军采取偷袭的方式,绕道泰山北麓的昌城,假扮齐军,诳开了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于陵。

  拿下于陵后,燕军将城中的十万石粮草付之一炬,然后将百姓悉数赶了出去,摆出死守的架势!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正在于陵以西六十里与燕军鏖战的田单一听闻于陵被燕军攻占,粮草尽皆被焚毁的消息,便当机立断,做出了退兵的决定。全军皆是不明所以,但摄于田单素日来的威望,也没去多想,如此方才免却了军心动荡不安。

  田单想要率军离开,燕军自然不同意。只不过,田单在撤退前发动猛攻,极大地迷惑了荣蚠的判定。对于奔袭于陵,燕将荣蚠是抱着成则喜败亦无忧的想法,事实是于陵易主的消息早一步传到齐军,田单因此就占据了先机。

  对于齐军骤然加强的攻势,荣蚠保险起见只是见招拆招,加强防守,而没有毕其功于一役,投入主力。

  因此在付出了五千多人的伤亡后,齐军有惊无险地摆脱了燕军的纠缠。成功在昌城、高宛一线驻扎了下来。这个时候,荣蚠才接到于陵已为部下攻占的喜讯,可为时已晚。不过,昌城、高宛一线也成了齐军的最后一层屏障,其身后不到七十里就是临淄,齐国虽大。却没了退路!

  如果战争进行到这种程dù,没有外力的介入,齐国可以派出使者割地请和了。原因很简单,燕国大军从西、北两面逼近临淄,互为犄角,兵力又与齐军相当,齐军即使战胜,也无力应对燕国的第三波大军。与其斗一个两败俱伤,倒不如坐下来谈和。

  可惜。燕、齐两国都没有这个打算。于齐国而言,已经没有可供割让的土地;于燕国而言,占据潍水以西的半数齐国土地似乎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这,是齐国万万不会答应的。

  韩腾率领的五万韩国大军就在齐国生死存亡系在一念之间的时候,北上长城,进入战局的。长城固然坚固,但再坚固的堡垒。也需要兵力来防守。

  荣蚠当然会防备韩军北上,为此不惜留下三万大军。死守济水、长城一线。但燕军占据的齐长城毕竟只是一小段,甚至不到整个齐长城的一半。当韩腾选择以昌城以南七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