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开仓赈灾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辙赞赏地点了点头,对李斯、韩非道:“两位贤侄远道而来,一路上又并无带任何随从,也算是历练了一番,不知可有所获?”

  李斯、韩非对视一眼,惊讶之情一闪而过。很显然,自己的一举一动,至少出潼关、入关中后的行踪,对方知道的一清二楚!如果自己二人招摇过市、横冲直撞,怕是尚未见到对方,就会被自己的师父喝令回去了吧!

  当初二人在接到师父荀况的命令,要求自己投奔魏辙的时候,就决议以毛驴代步。原因很简单,车马太过安逸,步行太过缓慢,用毛驴刚好可以控zhì速度,既方便体察民情,又能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现在看来,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李斯身为师兄,当仁不让地说道:“学生略有收获,还请大人指教!”

  “愿闻其详!”魏辙摆出一副聆听的模样。

  “学生由大梁出发,一路西行,经东郡、颍川、三川、天水,直到雍城。所过之地,除了天水,称得上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此诚王上及郡县官员之功也!天水取之于秦,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不堪,究其原因,不过是秦弱而韩强,秦不能保其地,战事便起。因此学生以为,为官治民,在于造福一方,但若想要治下的百姓安宁,不受战争之苦,国家就必须富强。国弱则引他国觊觎,州郡长官再如何亲民,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不是长久之道!天下诸国,混战不休,所求的,不过是一个“利”字。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要令天下再无战事,必须有一国统一天下。否则,今日我占秦国三城,明日秦国夺我五城,混战绝不会终结!”李斯侃侃而谈道。言语中却是隐射天水郡还没有步入正轨,称不上是政通人和。

  “嗯,夏桀不仁,商汤谋其国;商纣不义,武王伐商而兴周。如今大周享国八百年,气数已尽,若要结束这个乱世,使天下百姓不受战争之苦,确实需要一国扫荡天下诸侯!遍观天下诸侯。再无仁义超王上者,无国力强过韩国者,此上天所资,我等为王上效力,自当尽心竭力,助王上早日一统宇内!”魏辙轻声说道。

  见魏辙对自己的指责不置可否,李斯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说的太过含蓄了,刚要出言明说。却被韩非的话语打断。

  “学生亦是有所得,还望大人指教!”韩非抢先道。

  “但言无妨!”魏辙回道。

  “学生以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楚庄王亡国二十有六,开疆扩土三千里,然庄王死后楚国既弱;齐桓公亡国三十。开疆扩土三千里,然桓公身死齐国便弱;燕昭王平定中山,攻克临淄,天下莫不震服,是时也。有燕国支持的就被人重视,无燕国支持的就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