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战起河东(中)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国,内史郡,阴晋。

  古人认为,山之阳,水之阴为南;山之阴,水之阳为北。单听阴晋这个地名也该知道,其地位于河水南岸。

  阴晋和风陵渡所在的封陵隔河相望,而封陵的北面既是阳晋(也称晋阳)。对秦国来说,封陵、阳晋是最想获取的地方,也是经略河东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得到了这两个方圆数十里的城池,就意味着夺取了风陵渡、蒲阪关,后者是沟通秦国内史郡、上郡的唯一通道。故有欲取河东,必占封陵、阳晋的说法。

  反之亦然,由河东方向突入秦国内史郡,阴晋的必经之路,突入上郡,临晋关则是必经之路。当初秦文王为秦国打开东大门,秦国东出有三条路,其一、华阴-潼关-函谷关-陕;其二、蓝田-武关-商於-宛;其三、临晋关-蒲阪关或者少梁-河津,只不过,现在河津在赵国手中,秦国不能走这条唯一不被韩国切断的路!

  当然,风水轮流转,现在韩国风雨飘雨,遭受四国围攻,秦国可不认为自己会被韩国主动攻击!作为进攻的一方,秦国需要做的就是选取一个合适的方向作为最重要的突破口。

  武安君白起确实身在阴晋,只不过,他的麾下可不止五万大军,而是整整十五万!事实已经证明,函谷关和武关绝不是秦国可以轻yì攻破的。哪怕秦国施展绝妙的声东击西的计策,韩国肯定也不会动两处关隘的大军!除非韩国陷入内乱或者秦国愿意付出极大的牺牲,否则,还是不要打这两个关隘的主意。这是秦国君臣商议良久达成的共识!

  既然不能谋取函谷关、武关,那秦国可以经略的地方也就剩下两个――汉中郡和河东郡。

  经略汉中郡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可以借此绕过武关这座要塞攻入南阳或者南下夺取巴蜀两郡。和楚国彼此呼应,一同对付韩国!

  经略河东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河东重新为秦国所有,洛阳将处于秦国的兵锋之下,遑论函谷关!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疲惫韩国,函谷关将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予取予求。在河东郡站稳脚跟后,秦国可以背靠着太原郡,向东威慑上党郡,向南图谋三川郡,进而染指中原。事实已经证明,这是秦国已经走过的并且证明是很正确的道路。

  无论是南下或者东进,好处都是很明显。但凭借秦国如今的国力,如果都想要取得丰硕的战果无异于痴人说梦。最坏的情况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秦国君臣对此争议很大!

  不仅因为南下和东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牵扯到宗贵们的利益。毕竟,有些大臣是汉中人,有些则是封地在中原。除此之外,还因为四国伐韩的契机不是总会出现的。眼下是秦国最好的时机,趁着韩国疲于奔命的时候,秦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