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出兵问题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什么。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中规中矩的做法,真正的名将善于因势利导。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弱点。

  譬如针对赵国,表面看,赵军的数量是韩军的两倍,韩军完全处于劣势。但实际不然,兵力处于劣势并不意味着韩军没有反击的机会!韩国有上党在手。居高临下正对邯郸,随时可以威胁赵都邯郸,而赵国绝对不会忘jì这一点。因此,赵国在进攻河内的时候一定会留下足够的兵力来防备韩国从上党方向出兵。至于韩国能不能隐藏自己的行踪给赵国致命一击或者赵国能不能声东击西攻入上党,完全就要看双方将领的指挥应变能力了。

  整个七月份。各国的使者游走天下诸侯,为一场注定惊天动地的大战做各式各样的准备。想要完全避开其他国家的细作是完全不可能的,秦、赵、齐、楚四国明白,自己针对韩国的阴谋韩国不可能不知晓,正如韩国也知道,自己暗中筹备粮草,集结大军的行为也瞒不过有心的各国细作。双方唯一不确定的是这一场大战会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

  太多太多的选择,太多太多的可能,愁坏了将军大臣们。只是,当各国的战争机qì沉重、缓慢而坚定开动起来的时候,彷徨、犹豫、不安就全被抛之脑后,各国唯一考虑的是如何欺骗对方,占得先机!

  七月末的时候,从北方草原和南方百越之地传来了好消息。北方的匈奴同意出兵十万,进犯秦、赵两国,前提是中原确实爆发了大战,匈奴确定有利可图。南方的东越国也表了忠心,当楚国攻打韩国后,东越国的五万大军将出会稽山,越过浙江,攻打鄱、艾两邑(今九江境内,三国时名曰柴桑),做势切断郢都和淮泗流域的联系,乱楚国军心。

  与此同时,流言乱飞。韩国虽然知晓已经不能断绝秦、赵、齐、楚四国讨伐自己的决心,但总可以给对方添一些堵。这样的事情在九国伐秦的时候秦国也做过,效果证明也还不错。

  不同的国家流言自然不同。譬如临淄,韩国散布的流言是愿意和齐国联合瓜分楚国,韩国主动割让砀郡,换得齐国的出兵。当然,为了迷惑楚国,齐、韩两国要先装模作样地打一架。等楚国存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放松警惕后,齐国出兵攻占淮泗之地直达江东,韩国则是三十万大军从南阳、巴郡顺流而下,攻占郢都。两国合力将楚国赶到岭南不毛之地,绝其祭祀!

  为了配合这则流言,丞相张平自然在此之前去了趟临淄,面见了君王后,虽然两人不过是笑呵呵地谈论了下今年的收成,互相转达了问候,但流言却是信誓旦旦地表示张平代表着韩王和君王后敲定了灭亡楚国的“妙计”!

  再比如郢都,韩王无缘无故地送了几十名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