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四面合围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悄然进入公元前267年的春天,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各国都恢fù了不少的元气。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江水暖鸭先知。农人们舒散着筋骨,荷锄下田,开始了一年的操劳。

  在刚刚过去的那一个冬天,平静的表面下是暗流涌动。秦、赵、楚、齐四国在信陵君的游说下,隐隐站在了一条战线上。虽然他们没有大张旗鼓地结盟,但韩国已经感受到切实的压力。

  就如同咬人的狗不叫一般,他们越是小心翼翼,越是没有撩拨韩国,韩国对此越是警惕。韩国很清楚,四国合起来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韩国。他们之所以没有轻举妄动,不过是因为利益没有划分好罢了!说到底,四国都想自己分得最大的利益,同时出最小的力气。韩国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他们互相戒备,互相提防的心理。

  燕国没有参与其中倒是出乎韩王的预料,但细想之下,也可以理解。因为秦、赵、楚、齐四国皆与韩国相邻,发兵、取地皆是容易。不像燕国,远离中原,出兵多了,所占的不过是飞地。出兵少了,没多少利益可得。不过,韩王断定,在秦、赵、楚、齐四国出兵伐韩前,一定会逼迫燕国表态。

  韩国若是想要避免被四面围攻的窘境,就必须对秦、赵、楚、齐四国分而化之,各个击破,而且,越快越好。否则,一旦四国合兵,韩国就是首尾不能兼顾!现在看起来,燕国似乎是一个值得争取的不错对象!

  一个冬天的赶工,洛阳城已经修建好了大半,最多只需半个月就可完工。迫于眼下的形shì,韩王决议提早迁都。到时。即使发生对韩国最糟糕的情况,也能凭借函谷、汜水、轩辕三关和太行拒敌。当然,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小之又小,但韩王向来做最坏的打算。

  跟迁都的诏书一起下发的,是关于全面废除魏地文字、度量衡、货币的旨意。一个冬天的准备,韩国已经在前期做了足够的准备。诏书上明确写道。一个月后,韩国将不再承认原魏国货币的合法性,哪怕是安陵也不例外!这一个月的时间,自然是兑huàn的时间。这意味着,安陵的百姓包括魏侯也要把手中的魏国货币兑huàn成韩国的,否则,安陵的百姓将面临着无法和其他地方贸易的窘境。

  如同是一个信号一般,秦国第一个做出了和韩国针锋相对的表态,那就是秦国愿意接受魏国货币的兑huàn!虽然表面上。秦国是暗示一个月后来不及兑huàn货币的人可以来咸阳兑huàn秦国的货币,并不是要继续承认魏国货币的合法性,但这样的表态也已足够!

  秦国和韩国已经势如水火,唱对台戏自然不意外。意外的是赵、楚、齐三国的表态!三国表示,本国的商人若是来不及兑huà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