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七章 韩国的应对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起听到这个解释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对方想要借此来拖延时间。如果对方真有诚意的话,直接献城投降就好。现在却要得到赵王的应准,如果赵王不同意的话,那自己岂不是空欢喜一场。至于赵丹家人在邯郸的说辞,那更好破解,自己只需派人散布赵丹战死的消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白起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白起却是忘了,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没有得到秦国的保证,秦王若是不应准,继续攻打太原郡,与赵国为难,那赵丹“献城”的举动就成了笑话。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白起皱眉道:“先生未免太过没有诚意了吧?”

  虞卿却是正色摇头,道:“今少梁地契、舆图皆在此,我实在不明白,将军还想赵国拿出什么样的诚意,将军方能相信。赵国披甲之兵数十万,较之秦国只多不少。将军今可不费一兵一卒取少梁之地,于秦国大利也。此去邯郸,千里之遥,使者往返不过一月。一月后,赵国割让少梁,秦、赵皆大欢喜。两国永结同好,韩、魏不敢小觑,秦国大兵南下,饮马河水(即黄河)之畔,取函谷关,经略中原。假以时日,未尝不能夺三川、南阳之地,光复霸业。难道将军真的打定主意,咄咄逼人,与赵国为难,将赵国推向韩国吗?”

  白起轻声叹气,解释道:“若赵王肯割让少梁,秦王自然多半会继续结交赵国。但这些都是先生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本将罢兵容易,但若是赵王不愿割让城池,本将岂不是白白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虞卿也知道,白起不傻。自然会认为这多半是自己的缓兵之计,想要对方完全信任是不可能的。一个虚无缥缈的保证并不能让白起肯下这个赌注,自己开的砝码还要再高一些。

  “将军自渡河领兵攻打河西,屡战屡胜,兵锋不可抵挡。赵国步步紧退,如今只有少梁一城可守。不过。将军貌似占据绝对的上风,却要当心物极必反。老子云,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如果将军现在攻城,少梁守军已存死志,秦军伤亡必定巨大。为将军计,为秦国计。何不行欲擒故纵之计,先行削弱赵军抵抗的意志,待赵军士气衰落再行攻城?如此计较的话,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天气转暖,攻城的话较之现在容易三分。而且,彼时,邯郸的消息也会传递过来。将军或可兵不血刃地拿下少梁。”

  见白起露出沉思的表情,虞卿又加了一把火。道:“我这里有赵国河西郡守赵丹亲笔书写给赵王的信件,里面言之凿凿,将军不妨一阅。”

  白起微微点了点头,接过了信件,略一通读,露出一丝不易察觉地笑容。说道:“将军受赵郡守的嘱托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