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 鼓声急,激战正酣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风!风!大风!”在苍凉悲壮的号角声中,五千秦军用齐声的怒吼掀起了临晋攻防战的序幕。

  一排又一排的秦军依次出列,按照盾牌手在前、轻步兵在中、弓箭手在后的顺序迅速集结。少顷,十数个锥形的突进阵蔚然成形。鳞次栉比的盾牌将方阵武装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铁壳,显然,秦军打算牺牲速度来换取较小的伤亡代价。

  锥形方阵的身后即是秦军赖以成名的箭阵,任何忽视秦军箭阵的一方,都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收获宝贵的教训。现在,临晋城头还没有纳入秦军箭阵的攻击范围,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待秦军箭阵前进之时,即是秦军全力猛攻之刻。

  因为高度的关系,赵军的弓箭射程要较之秦军的远上十几步,威力也会增上三分。但赵军的最大劣势在于城头狭小,无法摆放太多的弓箭手,输出的火力自然远不及秦军。这十几步的距离,秦军几息就能越过,赵军可以在这几息内可以扩大的战果少之又少。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聊胜于无。

  所以赵军在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白刃战,只有混战,才能让秦军的弓箭手有所忌惮,无法施展,才能让赵军可以凭借城墙的高度,压制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秦军。

  因此在秦军箭阵前移,整个阵型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的时候,赵军搬出了最厉害的撒手锏――守城弩。长达九尺的守城弩绝对是所有军中的噩梦,哪怕是重步兵或者重骑兵,也难以抵挡守城弩的锋芒。即使威力最弱的,长达八尺的守城弩也可以把一名重骑兵连人带马钉死在地面,更遑论赵军所使用的长达九尺的守城弩。只要角度合适。将四五名名重步兵或者八九名轻步兵串成人肉叉烧乃是小菜一碟。

  赵军在一开始就示弱,虽然实际上他们本来就弱。在秦军箭阵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的时候,没提防赵军突然拿出了守城弩,登时就吃了一个大亏。即使是铁石心肠的秦军,在发现自己身边的袍泽成串成串地被钉死的时候,也难免出现一丝慌乱。

  赵军在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在了秦军的弓箭手身上。一如现代的战争,狙击手的最大敌人永远是狙击手。在这个年代,对己方弓箭手威胁最大的就是敌军的弓箭手了。如果可以,任何一方都会最先削弱对方的远程兵种。为的,就是保持己方保证在远程伤害上的威慑力。

  赵军的下马威超乎了秦军的意料,如果不是严苛的军纪早已经深入人心,秦军弓箭手就会有崩溃的可能。好在守城弩的威力虽大,但发射频率实在太慢了,而且。赵军只有区区的五架守城弩,除了一开始占了些便宜,让秦军胆寒外,就失去了作用。

  指挥秦军箭阵的军侯在箭阵遇袭后,指挥箭阵加快了前进的速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