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齐国之变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样的情形在郢都上演。成功说服魏王往魏、楚边境增兵的苏厉,用重金贿赂了楚王身边的近臣,加上兄长苏代在楚国的影响力,得以顺lì见到楚王。

  此时,恰逢楚军攻打郯城十日而不下,加之齐国又源源不断地增兵,安平侯项承多番请求增兵,楚王本来就心生退意。在得知魏国突然往边境增兵的消息,更加犹疑不决。

  苏厉抓住了楚国畏战的心理,一上来就渲染齐、魏联盟在即,楚国大祸临头的情形。楚王兀自强辩,表示齐国才是饱受燕、楚围攻的对象,应该担心的是齐国,而不是自己的楚国。

  苏厉辩称,以齐国两千里之地,四十万披甲之兵,足以抵挡燕国的入侵。魏国垂涎楚国的淮泗之地久矣,以前忙于经略河东而无暇顾及。如今河东已定,又刚刚击败赵国,魏国携大胜之势,正好趁着齐楚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

  楚王乃信,作揖求计。苏厉顺势提出了交好齐国,共抗魏国的的主张。并表示,以齐、楚两国十倍于魏国的土地人口,百万之众,魏国只能屈服。两国合力伐魏,逐步蚕食魏国,则楚国北可与赵国争锋,西可却韩国之胸,霸业由此始!

  楚王当即心动,以为齐、楚两国可以就此罢兵,握手言和。苏厉却是连声长叹,表示对齐国来说,联楚伐魏也好,联魏伐楚也好,并无太大的区别。如今楚国攻占了齐国的两百里土地,齐国不能善罢甘休。楚国若想和齐国早一步达成结盟协议,只能是主动交出攻占的土地。

  楚王吝啬,自然不肯。与长远的利益相比,楚王更看重的是眼下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两百里土地是楚国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平白无故地送还给齐国,绝不是楚国的作风!一时之间,双方僵持了下来。

  这个时候,左徒黄歇正好有急事拜见楚王,得知了苏厉的来意。左徒黄歇当即对楚王劝说道:“王上!魏国乃好利之国,今魏国屯兵于楚、魏边境。无非是看到了我们楚国在淮泗流域的空虚。王上不如集合大军前去淮泗,如此可防止魏国有异心。王上再派遣一使者游说魏王,表示愿意和魏国平分故鲁(国)之地。臣敢保证,魏王一定会放弃伐楚的决定,转而伐齐。”

  楚王听后顿时乐了,自己怎么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即饶有兴趣地看向苏厉。苏厉表面不动声色,心里面却是开始慌张了。他自信可以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跟楚王讨价还价一番后,让楚王同意割地和齐国结盟。但黄歇可是有名的贤臣。今天这关怕是不好过了。

  打了个哈哈,苏厉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对楚王谆谆道:“楚国之兵虽有四十万,但精兵皆在郢都附近。王上若是联魏伐齐,因为齐国兵强马壮不好攻打,楚国发兵多则郢都空虚,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