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父子谈心(下)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王对此不置可否。实际上,太子柱所说的秦国三大弊端,秦王心里是很清楚的。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凝聚人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屡战屡胜,胜利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有利益瓜分,人人满意。可人心不足,有一场胜利就想第二场,胜利的多了,就习惯了胜利。越是这样,越是不能容忍失败。失败的多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自信心就没了,以前被胜利掩盖的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秦国就是现在这个情况。

  表面上看,秦国的战力还是甚为可观。甚至还在赵国和韩国之上。但不同的是,秦国处于下坡,韩、赵尤其是韩国正是蒸蒸日上。如果这种局面不改观的话,秦国会越大越弱,韩、赵却会越打越强。

  老秦人面对来自武关和汉中方向咄咄逼人的压力,很是缺乏安全感。虽然秦王一直试图让国人相信眼前的失败是暂时的,关内防线更是固若金汤,但这个蹩脚的说辞显然不能说服国人。太子柱点明了现在对秦国来说,是危急存亡之秋,也点明了秦国的困局。秦王心里面不忧反喜。这说明太子柱知道大势,为君王者,不明势就会让国家陷入危局。这总好过一个昏聩无能的人继承自己的王位,秦王只是轻声问道:“何以破局?”

  太子柱面色变得沉重,谨慎地说道:“若说破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国家历经大败,士气低迷,民心不安,若要破局,其要义当在安民。民心稳则士气高,积小胜而得大胜。节小利而获大利。”

  秦王微微点头,追问道:“待民心稳而士气高,当用兵何处?”

  这句话就是考校太子柱的战略了。如果东进,那就是和韩、赵争霸,若是南下就是避开犬牙交错的诸国,耐心经营楚国。无论是东进还是南下。阻碍势必重重。秦王想知道,太子柱喜欢迎难而上还是顺势而下。

  太子柱指了指东方,又指了指南方,说道:“东出经略中原或者南下经略楚国,全在乎父王一念之间。”

  秦王笑了,太子柱回答地滴水不漏,但却不是秦王想听的答案。所以秦王继续考校道:“中原乃四战之地,取之不易。汉中有崇山峻岭,怕也是取之不易吧!”

  太子柱摇了摇头。回道:“这天下有哪块土地是好攻取的呢!可我大秦历代先祖还不是将我们大秦从区区百里之地发展到据地数千里?!父王对此心里怕是早有决断了。越是难以攻取的土地,我们大秦越要攻取,否则,何以令天下震惊呢?!依照王儿看,不如东出。”

  “王儿的意思是东取函谷,与韩、赵决战中原?”秦王眯着眼睛,平静地说道。

  太子柱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潼关在手,我们大秦居于守势。函谷关若是在手。我大秦可待中原有变而东出,每出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