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八章 燕国的危机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邯郸,燕王之死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赵国。

  作为北方诸侯国,燕国和赵国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同样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同样的地广人稀、盛产战马,同样的以骑兵名扬天下。因此从一开始,赵国就极为重视燕国。没办法,两个极度相似的国家,要么成为敌人要么成为盟友,而成为前者的可能无疑最大。

  好在燕国一直对经略中原不甚感兴趣,或者更准确地说,燕国更喜欢内斗不止。因此赵、燕两国一直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但自从野王之战后,事情发生了转机,燕国在秦国的游说下开始亲秦。无论如何,这一点是赵国无法容忍的。因为这意味着赵国在西进与秦国争霸时,身后的燕国会时不时做一些小动作,甚至燕国四十万大军说不定会发疯直奔邯郸。

  蔺相如出使赵国不过是缓兵之计。在赵国原本的计划里,是要麻痹燕国,趁燕国松懈一举打败燕军,至少打得燕国十年内恢fù不了元气。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燕王突然身死,燕国亲秦的计划是不是会发生变化呢?赵国在等待着。

  但等来的结果却不是赵国所希望的,亲赵的公子辛没有继承王位,反而是燕惠王的庶子--公子究继承了燕国大统。

  赵国很不满意,因为据情报称,现在把持燕国朝政的是丞相公孙操,此人的立场很值得怀疑。因此,在韩国使者来到邯郸,表达伐燕的意图时,赵国以最快的速度答应了。

  魏国也是同样的决定。不过对于伐燕,魏王起初的兴趣是不大的。毕竟一下子收复了那么多城池,总需要时间消化。但在韩国的利诱之下,魏王最终同意派出五万大军北伐燕国。

  现在,对韩国来说,剩下的就是周王室的态度了。

  当今周天子虽有天子之名,但实际上早已失去对天下的控zhì。且不说韩、赵、魏、秦、齐、燕、楚七国,就连其治下的西周、东周两国,现在的周王室都无法约束半分。

  说到西周、东周两国,就不得不说一下他们的历史。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于王畿(注:指天子的直接管辖区域),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公元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后,其幼子--姬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韩国用武力加以支持,原本的西周国遂分裂成如今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

  等到了公元前315年,周赧王继位。西周公欺其年幼,将其迁徙到雒邑,自居河南(注:当时的王城),东周国也在巩地自行其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从此以后,周王室的影响力仅仅限于雒邑一城。而西周、东周两公国也开始互相攻伐,时有征战。

  不过,史书里未曾详述两国的战事。毕竟,此时西周国民不过3万,军不过五、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