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二章 荀旷来韩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年人名为荀旷,本是赵国猗氏人,幼年随父移居齐国。虽已搬家,但宗族还在猗氏,所以每过几年荀旷必随父返回猗氏祭祖。游学齐国的经历让荀况的见识大为增加,但五国伐齐,齐湣王落败身死,齐国几乎亡国,荀旷不得不南下楚国以求入仕。

  在楚国的五年,荀旷拜于左徒黄歇门下,结交达官贵人,考察楚国的风土、人情。可惜,楚王对他的治国主张毫无兴趣。五年后,田单复齐,荀旷再次回齐,并被任命为稷下学宫的祭酒,可惜齐王却说他愚钝,不能理解荀况的治国理念。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荀旷入韩,打算周游各国陈说自己的政zhì理念。

  荀旷在吸取了在楚国、齐国的两次失败经验后,决定这一次依旧是先考察韩国的风土、人情,之后拜见韩国太子而不是韩王。一者太子然尚未到而立之年,但却名声在外,想来盛名之下无虚士,至少比楚王、齐王两个君王强;二者韩王身体大不如前,太子然继位不过是这几年的光景。与其先说服韩王不如直接说服太子,太子然又正在招贤纳士,自己正好有机会前去拜见。

  既然决定了这样做,荀旷在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带着自己的学生穿梭在大街小巷,酒楼、茶肆,到处都出现过他们的身影。也就是通guò这几天的走访,荀旷惊奇地发现新郑上下无不说太子然之好者。一个人两个人说他好,这可以理解,但几日来,荀旷接触的数百、上千人皆言太子然之仁,这就有些反常了。

  荀旷于是更加细心地搜集关于太子然的信息,发现太子然通晓军事,体恤民心。无论是建立英烈祠、英雄碑,还是奏免新复国土一年赋税,无不透露着“平政爱民”的作风,这和自己的道深符。莫非太子然就是自己找寻半生的明主?荀旷自问道。

  荀旷奔波的这几日,太子然也没闲着。督促作坊马镫、马鞍的建造速度,与蒙骜、李牧坐而论兵,给羽林军置办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材,偶尔参加强行军

  太子然贪婪地汲取着脑海里后世的知识,绑沙袋、站队列、小组对抗、流动红旗、单兵技能竞赛,各种优厚的奖赏刺激着新兵的练兵积极性。沙盘,兵力推演,太子然层出不穷的小发明让蒙骜、李牧叹为观止。十天前还乱糟糟的一群新兵蛋子总算有了一丝强军的模样。

  这一日,太子然正在和范睢在太子府商议政事。范睢如今已被授予上大夫的职位,太子然曾问韩王范睢如此大功是否封赏过低。韩王笑着解释,他的功劳不宜张扬。如今韩国皆知,一个魏人“张禄”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获上大夫之职。封赏再过的话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何况一下子给他太高的封锁,等太子然继位又拿什么来封赏呢!

  对韩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