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八章 质子的问题_135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心服就好。治粟内史何在?”秦王继续问道。

  “臣在。”一个稳重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此次我大秦的损失统计出来了吗?”秦王问道。

  “回禀王上,相关的损失已经统计出来:关内共计损失百姓十三万人,士卒六万,粮食八十万石,钱财百万钱。”

  “关外的呢?统计出来了吗?”秦王追问道。

  “这个”治粟内史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毕竟这个数字实在太惊人了。

  “但说无妨,寡人恕你无罪。”

  “那臣就直言了,因为函谷关以东的大片郡县丢失,臣只能按去年年底各郡县所报的数字统计了下,大概损失了百姓七十万,粮食一百一十万石,钱财过五百万钱。”

  “好,退下吧!”秦王挥退了治粟内史,随即对着大殿的群臣说道:“众爱卿也听清了治粟内史刚才所说的,这是我大秦立国六百年来未遇的大败。我大秦此战元气大伤!损兵接近三十万,丢失国土近千里。这都是寡人无能,都是寡人的责任啊!”

  “臣等死罪!”大臣们再次跪拜请罪。

  “众爱卿都起来吧!如今形shì如此危急,众爱卿有何良策啊?”

  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先开口出声。这个时候谏议大夫出列了,“启禀王上,臣有本请奏。”

  “说!”秦王鼓励道。

  “我大秦虽损兵折将,但仍有七十万可战之兵。观乎韩、赵、魏三国,虽扩土四五百里,但在函谷关附近兵力严zhòng不足。如韩、魏两国,兵最多不过十万,如赵,最多不过十五万。其兵还需要驻守各个城邑,事实上可供机动的兵力不过数万之多。我大秦据崤函之固,还是占有战略主动权。以臣看来,不如将息几月,待其士气衰落,再遣一偏师配合安邑之兵收复河东之郡。”

  “臣附议,如今义渠已被我大秦铁骑驱逐到长城以北,我大秦再无内忧之患。两个月来,大秦连番征战加上义渠的作乱,如今关内粮草储备严zhòng不足,臣以为不宜妄动大军。当效仿楚国之先见,派遣众臣出访燕、齐两国,与之交好。”另一个重臣中尉也开口言道。

  看到秦王颔首赞同,其余的大臣也是纷纷献言进策,直言当休养生息。只要元气一恢fù,届时提数十万精兵,东出函谷,可一战而复失地。

  秦王本就是这么打算,只是让臣子提出自己可以博得一个从善如流的名声,否则传扬出去就是自己怯懦,不敢出关迎敌。

  “既然众爱卿意见如此一致,那寡人就从善如流。但我们大秦也不可让韩、赵、魏三国太过安逸。传寡人命令,上郡、南阳郡,函谷关守军要伺机而动,保持对三国的压迫。寡人要韩、赵、魏的守军时刻提心吊胆,百姓无法安心生产。”

  “王上英明!”群臣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