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造黄飞鸿:平民武师何以成为一代宗师(转)_电影世界逍遥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件展品是黄飞鸿的生前遗物。就连纪念馆正门口的黄飞鸿像,也被证明并非黄飞鸿本人。黄氏的照片在宝芝林大火中全部焚毁,随着黄飞鸿系列电影的大卖,香港媒体向其遗孀莫桂兰索要照片,莫桂兰便将与其父最为相像的第四子黄汉熙中年时候的照片交给该媒体,从此便以讹传讹。时至今日,这张照片仍然被认为是黄飞鸿像。

  在后人的叙述和想象中闻名天下、传奇一生的同时,却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证明其生平事迹的史料;规模宏大的纪念馆里,陈列的展品却没有一件是本人遗物。在真实的历史中,黄飞鸿死后颇为萧条,家人甚至无钱买棺,多亏昔日弟子好友出资方才得以入土为安。那么,生前潦倒落魄,默默无闻的黄飞鸿,是何以在生后暴得大名的呢?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再造:“黄飞鸿”的诞生

  作为一名生前不为人知的潦倒武师,黄飞鸿是如何被文学和影视作品所看中的呢?这要从他的徒弟,号称“猪肉荣”的林世荣说起。

  徐克版《黄飞鸿》里,郑则仕扮演的“猪肉荣”,刻画了林世荣鲁莽、忠厚、善良的形象

  林世荣本在广州以卖猪肉为生,人称“猪肉荣”,曾拜黄飞鸿为师,后到香港开设武馆,培养了众多弟子。林世荣武艺精湛,在清末举行的首届广东武术比赛获得第一名。林世荣在香港授武期间,收了在报章工作的徒弟朱愚斋。朱读过私塾,颇通文墨,黄飞鸿去世约十年后,他开始在香港《工商晚报》连载小说《黄飞鸿别传》,大受欢迎。小说的内容,据朱愚斋说几乎都是从林世荣处听来的黄飞鸿逸事,虽然作者声明“事皆纪实”、“据其生平所历”,但明显有不少虚构之处。其后,朱又将从其他黄门弟子处听来的逸事写成小说,连载《黄飞鸿行脚真录》,最后编成《黄飞鸿江湖别记》,结集出版。从此,“黄飞鸿”由一个历史人物,变成了传奇演绎的主人公。

  以黄飞鸿为主人公撰写小说的,朱愚斋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他的作品无疑是影响最大的。虽然朱氏笔下的“黄飞鸿”文笔粗糙,剧情也有胡编滥造之嫌,但除了讲述黄飞鸿及其弟子的故事外,还记录了当时广州武林的各种规矩、江湖人等的行为模式和处世逻辑,由此塑造了一个生动的武林世界。

  1949年,香港电影导演胡鹏,在偶然看到了小说《黄飞鸿别传》后,决定以黄飞鸿为主人公,拍摄一部武侠电影。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他这样说道:

  面对粤语武侠片快将玩完,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去发掘一个现代的“方世玉”或者“洪熙官”呢?要是把这位广东拳师黄飞鸿的生平事迹,改编搬上银幕,不但可以提倡中国固有的尚武精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