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六九章:疯狂的设计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修建一条通往西域的铁路,这个想法不得不说是非常大胆的,且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单单只是从长安到玉门关,这一条线路就超过了三千里,而从玉门关,到目前大唐能够影响到的最远的俱兰城,大约又是在四千里以上。

  而新修的这一段,总长超过了七千里,如果加上从长安到海州这一段,这条铁路妥妥的超过了万里的长度。

  很多人都在劝,目前为止,没有必要修建一条通往西域的铁路。

  虽然与西域通商给大唐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可是相比较起一条七千里以上的铁路,这点好处又显的不够看了。

  与其有这个功夫和资金,还不如将这些投入到境内,尽可能的趁早辐射到更多的人口,给大唐带来更彻底的改变。

  但是李元吉却不以为意,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他更看重的,是政治意义。

  这是一条可以让中原王朝长久控制该地区的铁路,这是一条无论在经济,或者政治,亦或者军事,多个方面都能为大唐提供巨大帮助的铁路。

  都知道高原铁路难修,那是全世界的难题,但是华夏依旧还是修了。

  从建国开始,华夏人就在想着修建那条铁路了,但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太多了,没有足够的技术去支撑他们修完这条铁路,所以只能暂时的放弃,等待时机,等待那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出来。

  后来的一场大战,明明打赢了,却因为物资跟不上,而不得不撤军。

  虽然打了胜仗,但也让人知道了,华夏没办法长久作战,没办法支撑更多的军队来这里。

  于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挑衅行为。

  再接着,华夏历时半个世纪,耗费了几代人的心血,终于克服了这些世界性难题,修成了这条高原铁路。

  于是,当边境烽火再次燃起的时候,虽然没有真的开打,但是这一次,退的就不是我们了,而是对手。

  所以,铁路的意义就在这里,并不能单纯的以经济角度去考虑问题,特别是站在国家层面上。

  所以,当桥梁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李元吉再一次的出手了。

  这一次,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好吧,其实那是一种难以令人置信的思路。

  吊桥。

  以大唐现在的技术水平,在水面中施工,难度太大,且打下去的桥墩质量也未必有保证,所以只能以加大桥墩的密度,加深桥墩的深度来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但如此一来,阻水面积就会加大,桥梁自身的质量到底如何,这个就很难得到保证了。

  遇到河面宽一些的,那是没办法了,但是那种几十米宽的河面,却也要平均每隔四五米就打一根桥墩,这个做法在李元吉看来还是比较奢侈的。

  于是,就有了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这座模型。

  这座模型长五米,宽半米,可以看到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