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雄心壮志从未消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少也证明了他并没有完全倒向李世民。

  但想起自己未来的定位,他倒向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薛将军别来无恙?”终究,李元吉还是率先开口了。

  “殿下可是有意而为之?”薛万彻双目通红,双手紧紧的攥着拳头,满心不甘道。

  太子与他有知遇之恩,又对他百般信任,薛万彻并不是那种不知好歹之人,否则也不会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无奈大势已去,不是一个薛万彻就能解决的。

  但他仍没有彻底死心,带着一些仍旧忠于太子的心腹死忠,隐藏在长安城内,四处暗中调查,打算为太子尽最后一次忠。

  然而让薛万彻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阴差阳错的打听到了另一个令他震怒不已的消息,于是也就有了今日与李元吉的见面。

  李元吉自然知道薛万彻所指的是什么,他不想否认,也不想承认,无奈的叹了口气,道:“何人又会去拿自身性命去赌?本王原本以为,二哥他要的只不过是太子之位,断然不会骨肉相残,况且当时本王也不过是听闻,并未掌握确切证据,又如何去提醒大哥?”

  李元吉依旧是拿出了对付李世民的那一套话,但却增加了一些改动。

  “便是听闻,当日殿下若是告知太子殿下,也不会落得如今这幅局面。”薛万彻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有些事情并非你所想象的那般简单,你可知道,父皇早些年便欲改立二哥为太子?”李元吉继续放出猛料,不过这个猛料却是他自己编造的,或者说是推断的。

  李渊曾数次承诺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但事后都因种种原因而反悔。

  这并不是史书中那冰冷的记录,而是真实存在于李元吉记忆中的。

  至于李渊在玄武门之后倒向李建成,按照李元吉的猜测,有可能是在演戏,以保存自己的威严,也有可能是他也没有料到会是这么个结果,在李建成死后,真的生了气,从而彻底倒向李建成这一边,但为时已晚。

  “这……”薛万彻微微有些愣神,关于宫廷内幕,他压根就不知道,也没有机会去接触。

  但李元吉所说的,应该就是真的,因为这件事情没人比他这个当事人能更加清楚。

  不过真与假已经并不重要,齐王李元吉也并非大唐最适合的人选,但却是薛万彻最合适的人选。

  太子已死,李世民即将登位,薛万彻已经没有了退路。

  “不知殿下雄心壮志可还在否?”暂时抛开了李建成,薛万彻真诚的问道,不过眼睛却是死死的盯着李元吉,不肯错过哪怕一个小小的表情与动作。

  薛万彻的这句话让李元吉隐约的想起了关于薛万彻的将来。

  李世民数次遣使诏谕才令薛万彻复出拜将,而贞观二年的平突厥,薛延陀之战,以及后来的高句丽之战便是由薛万彻力主完成的,不仅如此,薛万彻还娶了自己的妹妹丹阳公主,但后因参与谋立荆王李元景为帝而被长孙无忌诛杀。

  经此事件也可以看出,薛万彻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什么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便是太子李建成不在了,他也要颠覆李世民的江山,要让他的后代无法成为皇帝,以此来报恩李建成。

  ‘薛万彻这是想让本王继续谋求帝位啊!’李元吉心中暗暗叫苦道。

  虽是杀身之罪,但李元吉却无法怪罪薛万彻,对于自己来说,他是个忠臣,对于大唐来说,他是个忠臣与奸臣的合成体,这样的人,李元吉实在是生不起气。

  “雄心壮志从未消,只是今朝不同年!”李元吉用这么一首前后拗口的诗来回应了薛万彻的问话。

  虽谈不上什么经典,但意思却表达的很清楚,薛万彻也不是什么文人,但却能读懂李元吉话音中的意思。

  只不过,读懂归读懂,薛万彻还是理解错了这句诗的意思。

  “只要殿下未曾放弃便好!”薛万彻双目通红,泪水瞬间涌出,情绪激动的点着头。

  薛万彻哭了!哭了!哭了!

  一个大老爷们竟然就这么哭了,李元吉很不适应,被搞得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薛万彻的自我调节能力还不错,几个呼吸间的个功夫,便调整好了自我情绪,朝着身后破旧屋落低声道:“把人押出来!”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