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979_我为祖国建小岛[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家底没家底的,除了顺其自然,好像什么也做不了。

  随后,她眼睛一转,提醒道:“你可以问问陈家,那个陈大哥不是在部队吗?要是能去军区医院真是挺不错的,待遇好,那单身的男人还多,万一碰上个高级别的,这一辈子就妥了。”

  舒安敛了笑,“人家能让我在那寄宿已经很好了,怎么能得寸进尺地麻烦他们。”

  林素半开玩笑地说:“你要是跟陈竹青,就不算外人了。”

  舒安攥拳,锤她一下。

  看她仍嬉皮笑脸的,又伸手拧了她的嘴,“不许你乱说。要是让竹青哥哥听到了,真以为我对他有意思,多不好。”

  林素挑眉,“那你有吗?”

  舒安没有犹豫地摇头否认了。

  她上学的钱是爷爷奶奶辛苦攒下的。

  舒安靠着帮老师翻译资料,攒了点钱,希望以此减小家里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她没心思、也不能想别的。

  她没有同学们那种留在省城的野心,能学到知识才是最紧要的,省城呆不住,就回县里去,努力工作几年,买套带院子的房子,把爷爷奶奶从村里接回来。

  这是舒安唯一的愿望。

  只可惜。

  这个愿望她才同林素说了不到半月,家里忽然传来爷爷病危的消息。

  电话是舒平从县医院打到部队的。

  舒安听闻,立即向学校申请了延考,买了车票往家赶。

  陈竹青负责的工程正好到一段落,有几日的假期,他陪着她一起回去。

  绿皮火车一晃三停地走。

  舒安心里很烦躁,每次一靠站,她烦闷的情绪更甚,不停去问列车员要停多久,什么时候才开。

  陈竹青给她买的盒饭,她一点没动,就是抱着小书包,无神地倚在座位上。

  他和她换了位置,将靠窗的位置给她,想着看看景色,心情会不会好一些。

  然而。

  窗外的飞驰而过的景不但没能缓解她的情绪,反而勾起她晕车的毛病,舒安在车上吐了两回,最后是陈竹青背着她下车的。

  两人赶到医院时,舒望亭的情况很不好,面色苍白的躺在那,几乎没什么力气了,就是硬挺着最后一口气等着小孙女来。

  舒望亭听见门外的动静,想转头,试了两次,身体就是不听使唤。

  他转了转眼珠,费劲地看向他们。

  他一眼认出跟着舒安一起来的陈竹青。

  他和小时候实在是太像了,就是多了副眼镜而已。

  舒望亭盯了会,眉头一点点皱起,那人有什么心思,他再清楚不过。

  舒安瞧见爷爷的手指勾了勾,像是有话要说。

  她立刻趴到床边,撩开齐耳短发,侧过去,“您要说什么,安安听着呢。”

  舒望亭虚弱地发声:“不许你跟着他。陈家人不好。”

  声音虽小,可一字一顿的,说得很清楚。

  舒安没想到爷爷最后要和他交代的,竟然是这样一句话,她蹙眉,心情复杂地看了眼陈竹青,直起身应道:“嗯。我知道了。”

  两人没说两句,舒望亭像是如释重负般闭上眼,呼吸渐平,直至没有。

  舒安趴在床头哭个不停。

  舒平劝了半天才劝住。

  陈竹青帮着她们家弄完丧事,又陪着舒安去后山的坟地整理墓碑。

  做完这些,医科大那边已经放暑假了,舒安不需要再去。

  她送陈竹青去车站。

  闽镇这一年修了新路,骑自行车到县里比原先更快了。

  但陈竹青深一脚,浅一脚的,骑得很慢。

  那日在病房,他觉得舒安看他的眼神不太对,可舒爷爷病逝,他们家有太多事要处理,陈竹青没找到机会问。

  现在。

  两人走在路上,舒安将行李袋交给他,“谢谢竹青哥哥陪我回来。”一遍谢谢不够,她郑重地弯腰又道,“麻烦你了。”

  这一年里,她对他一直很客气,无论他做什么,舒安就像被惊着的小鸟似的,怯生生地同他说谢谢。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