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5章 坚持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地方多,想必百姓们也理解大王的苦衷。”

  朱全忠笑了笑,不置可否。

  其实,去年已经加了一次赋了,但幅度很小,影响不大。

  今年若魏博大量减少乃至停止上供,对财计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尤其是清河绢,质量很好,价格不错,比一般的绢更值钱。

  清河郡就是贝州,所产绢帛曾经号称质量第一,产量也很大。

  这个第一不是指高端品,而是安史之乱前,租庸调财税制度下,每家每户都要缴纳绢帛时的平均质量。

  在那时,朝廷太府寺的检验官曾将全国调绢的质量分为八个等级,河南、河北有42州入级,质量全部在前五等;蜀中有31州入级,没有一州进入前五等;长江中游一带(如襄阳)有7州入级,其中有4州排在第五等,其余全在后三等;江淮一带有6州入级,其中3州排第五等,3州排在最末等。

  这是对产量占据绝对多数的普通调绢的质量评定,反应了各地的平均技术水平。

  巢乱之后,有不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南方的耕作、纺织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离河南河北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便是到了北宋末年,清河绢(贝州)已经因为三易回河而不再具有盛名,但接棒的是河南的京东路。

  靖康元年,“金需绢一千万匹,朝廷如数应付,皆内藏元丰、大观库,河北岁积贡赋为之扫地。如浙绢悉以轻疏退回。”

  赔款给金人的一千万匹绢,主要是河北出的,浙绢质量不佳,被金人退回。

  魏博作为河北最富庶的地方,它的臣服,是这么多年来最令朱全忠感到得意的事情。

  尤其是最精锐的豹子军为朱珍所灭,更是极大打击了魏博武人的士气,不然如何肯这么老实地上供?

  “大王——”走了一段后,二人出了桑林,裴迪忍不住说道:“还是得尽快将夏贼赶走。今岁蔡州汝阳、真阳、褒信、新息四县惨遭蹂躏,蔡州贡赋多半不足。若再让人祸害了滑、郑、汴、宋、亳诸州,则财计更是雪上加霜。”

  朱全忠但走路,不答。

  不远处是蜿蜒流淌着的汴河,连接宿、泗,直达郑、汴。河上有一些船只,看起来似乎是朝廷的漕船,但数量每一年都在减少,似乎说明了很多事情。

  “杨行密答应出兵了吗?”朱全忠突然问道。

  裴迪哑口无言,这事是敬翔在办,他只隐约知晓一些,可能还没李振等人了解得多。

  朱全忠也很快反应了过来,笑道:“行密贪得无厌,想要楚、濠、寿三州,与泗州连成一片。”

  “大王,不能给啊。”裴迪惊道:“楚州便罢了,寿、濠二州如何能给?”

  他最近一直在梳理南边几个州的财税,觉得很有搞头。楚州给了就给了,寿、濠二州若给出去,委实太心痛。

  更何况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