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0章 陆伍的迂回道歉_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20年时间只写出50万字……

  哪怕是太史公以残疾之身,贫困潦倒之时写史记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都比这快啊。

  只能说,陆伍在获得诺奖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迷失,但实际上已经端起了诺奖大佬的架子。

  在这之后,他总是顾虑重重,担心写出来的东西不符合“诺奖大佬”的身份,担心销量不好,担心文学性思想性不强,担心被人挑刺……

  所以,他这20年里写出来的东西,被人评价为“他的文字已经失去了那感人肺腑的能力,只是找不到明显的错漏,简直是语法教科书”。

  一时间,杜采歌感到索然无味。

  自己之前竟然和这样的一个人较劲……想想也是挺可笑的。

  这样一个老顽固,既然已经失去了创作的能力,就该老老实实地躲起来,别老是站出来发表过时的言论。

  抨击网络文学低俗、不登大雅之堂,何等可笑?

  难道你就忘了,就连现在看来雅得不行的诗经,在商周时期,也有不少其实是下里巴人创作的。

  难登大雅之堂。

  这并非随口杜撰,也不是信口开河。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被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也就是“正声雅乐”。

  是在正式的宫廷宴席,或者重大国事时演奏的音乐。

  风则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颂大多是祭祀时演奏的音乐。

  其中“雅”又分为二雅,大雅和小雅。

  大雅大多是歌颂王室,祖先等。小雅基本上是小贵族们创作的,描绘贵族生活的诗篇。

  国风音乐,自然是难以和大雅音乐相提并论的。

  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国风音乐,就是俗得不行的流行音乐。

  在那个年代,就是“快餐音乐”,让没有文化、文化层次较低的国人也能听懂的东西。

  和“雅”“颂”比起来,诗经国风里使用的字词明显要通俗简单一些。

  贵族家庭里根本不屑于去演奏,贵族的乐师也不会去学习。(除了一部分宫廷乐师。这些宫廷乐师要演奏国风音乐给天子听,让天子了解民情。)

  但是在几百年后,俗得不行的国风音乐,却慢慢变成了贵族在社交时必须懂得吟唱和引用的典雅文学。

  又过千年,《诗经》成了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那些下里巴人的《国风》成了中华文学桂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唐代传奇,明清小说,在刚刚诞生时也不登大雅之堂,被当时的文坛领袖们冷嘲热讽。

  甚至被官方打压,封禁。

  但流传到现在的,不都成了“文学名著”?成了语文课本里的必读或选读书目?

  陆伍老先生,你获得诺奖的那些小说,如果拿到几百年前,也是下里巴人看的东西,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文学,你知不知道?

  就连你现在看着觉得“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