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3章 稻种(二更)_带着警花闯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养蚕缫丝的技术要在几百年后才会传入欧洲,而深受欧洲贵族喜爱的丝绸织物,只能通过贸易从中国获取,所以经过西域的商路才会被称为丝绸之路。至于种茶和制瓷的技术传入欧洲,更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三件东西,最后都成了欧洲贵族和上流社会必备的奢侈品,只要操纵得当,将为大汉王朝带来无尽的财富。

  虞翻也明白,只要丝绸之路一开,种桑养蚕自然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但是如何才能够让茶叶上升到与粮食几乎同等的地位,他绞尽脑汁也想像不出来。而且,虞翻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忧,忍不住拱手说道:“启禀主公,即使这两件事情做好了,可以给江东百姓带来大量的财富,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刘欣抚掌笑道:“不错!先生考虑得果然周全,这也是我下面要提到的。无论发展茶叶还蚕桑,都只能利用丘陵山地和一些低产的田地,必须保证粮食的种植。正好,公与回来了,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虞翻闻言扭头看去,只见沮授笑吟吟地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只布包。布包轻轻打开,里面却是黄澄澄的稻谷。虞翻随手拈起一粒稻谷,忍不住“咦”的发出一声惊叹。

  布包里的稻谷比起虞翻寻常见到的那些稻谷来,明显要饱满得多,抓起一把攥在手心里,感觉沉甸甸的。

  沮授笑着说道:“仲翔,你可曾见过这样的稻谷?这种稻谷的产量比北方的小麦还要高出许多,如果在江东大量推广种植这样的水稻,粮食问题还用发愁吗?”

  虞翻脸上兴奋之色一闪而过,旋即又担忧地说道:“启禀主公,如果能有这种水稻当然好了。只是这种水稻如此珍贵,要去哪里才能弄那许多稻种?百姓们又如何能够买得起这些稻种?”

  刘欣站起身,拍了拍虞翻的肩膀说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所有的稻种全部由官府免费提供,到时候老百姓只要多交一成的粮食就可以了。我还会让人在江东一带开垦一些种田,对这些稻种加以改良,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获得更高的产量。”

  这些稻种是研究院历经多年培育出来的,亩产已经能够达到三百多斤,如果再精耕细作一些,产量还可以继续提高。亩产三百多斤的水稻,在现在看来可能少得可怜,但是在当时已经是个了不起的进步。那时候水稻的产量比小麦还要少,而北方的小麦亩产也只有一百斤多一点。不要小瞧亩产一百斤出头的小麦,正是由于小麦的产量比粟米高,才带来了汉景帝时期人口的大幅增长。

  其实,当时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还没有突出,完全可以通过大量开垦荒地来满足需要。但是,刘欣自从执掌了荆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