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1章 新军_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新军

  按照朱瞻埈和商人们谈妥的条件,北伐的准备工作总算是得以顺利展开。

  尽管许多事情依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明这台战争机器总算是全力运转了起来。

  来自两淮盐商借给朱瞻埈的两百万两白银被存入了大明钱库,由户部开出了等额的汇票,然后这些汇票当中的一百万两便被作价一百五十万两用于向两淮的粮商购买粮食。

  这些粮商会通过运河将粮食运抵天津、北平一线,在将粮食送达后他们便可以按照朝廷往常的规定获得盐引,之后这些粮商便可以持盐引去天津的长芦盐场提盐。

  至于这些盐,一部分会由这些粮商自己出售,另一部分则会转手给专业的盐商。

  明初开中法还未崩坏的时候,能够将粮食运抵前线的粮商,大多家里同样也经营着盐相关的业务。

  毕竟运粮才能获得盐引,这些粮商很多都是靠着贩盐才发家致富的。

  不过也有一些盐商是只经营盐业,他们自己并不经营粮食业务,但和粮商却有足够的合作,在朝廷需要运粮的时候从粮商手里收来粮食再想办法运到前线换取盐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手段。

  而这也正是两淮盐商和粮商愿意借两百万两银子给朱瞻埈,支持朝廷北伐的原因。

  对于朝廷来说,要运粮食可不是只有两淮的粮商和盐商这一个选择的。

  江南七省有能力做这笔生意的商人多的是,北方也不是没有做这项业务的商人,朝廷干嘛非选两淮的盐商来负担这一次北伐的粮食运输,又干嘛放着朝廷府库里的粮食不用,要买两淮粮商的粮食呢?

  当然,对于户部来说,现在朝廷大部分的府库基本上都被永乐八年的北伐和永乐九年的征倭给掏空的差不多了。

  本来永乐八年的北伐就已经让户部见了底,永乐九年好不容易攒了一点家底又被征倭给掏的差不多了,如今确实需要通过购粮才能够支撑大军即刻开拔,前往北疆和蒙古人作战。

  而且这还是因为征倭在去年基本上已经搞定了,朱瞻埈和朱高燧,还有宁王、辽王他们控制住了倭国大部分的土地,能够在倭国本地种植粮食,满足大军的消耗,不用额外从大明本土调运大批粮食到倭国。

  不然的话,一边要支持征倭,一边还要大军北伐,夏元吉是真的会建议朝廷放弃长城以北,退守到长城防线进行防守而不是主动出击的。

  不过现在,北伐的一切前置问题都已经被解决。

  皇帝已经决定亲自北征,这作战的决心和意志已经不容动摇。

  大军北伐的军粮如今也已经由两淮的粮商陆续筹集并且开始向北方运输,价值一百五十万两的粮食足够五十万大军三月的粮草消耗了。

  除此之外户部手上还攥着一百万两的汇票,在有需要的情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