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8章 逆袭?_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吩咐了。”

  “取镜台衣服来。”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

  位于长安朱雀区乾武大街的广和楼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戏院,早在六十多年前长安城初建时,便同当时的诸多商业设施被一起规划建造出来了。

  尽管,这家大戏院的规模和型制跟后面陆续新建的大量戏院舞台相较,显得有些老旧,也有些过时,但它仍旧是长安城最负盛名的舞台表演地之一。

  来自秦国吴中的昆曲戏人“谭家班”自一个多月前来到长安后,便在广和楼开始表演最为经典的戏曲《牡丹亭》,并延续了在建业的成功,引发了长安城巨大的轰动,无数的长安市民纷纷购票观看。

  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阳间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这个神秘而绮丽的梦境,弄得所有观众无不如醉如痴。

  这出戏曲之所以在齐国引发众多人的追捧,是因为它突破了华夏传统伦理道德中情与理的冲突,鼓励人们试图去追寻一种“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理想爱情观,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思想更为开放、也更为自由的齐国人的“胃口”。

  更不要说,在长安这种人文气息和学术思想更为浓厚的城市,更是吸引了诸多阶层人群的喜爱,以至于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

  据说,就连永隆帝也曾携皇后微服前来观看,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当然,谭家班也不单单仅表演《牡丹亭》这么一出经典爱情戏曲,他们还会上演《绣襦记》、《玉簪记》等剧目,以及迎合男人少年任侠气息的《义侠记》,着实满足了无数人的观看需求。

  观众们被精彩的剧情和戏子的出色表演深深吸引,纷纷议论着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在演出结束后,许多好事的观众会纷纷涌向舞台,希望能够近距离地一睹戏子们的风采。

  “玉娘,你那位痴情的少年郎又来了。”

  表演结束后,戏子们正在剧场的后台卸妆,班主谭永贵抄着双手,施施然地走了进来,然后径直站到扮演杜丽娘的女子身侧,一脸戏谑地看着她。

  “班主……”玉娘神色一黯,起身朝他微微一躬,眉头轻皱,贝齿紧咬着下唇,配上还未完全卸下的装束和戏服,给人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

  “玉娘,你还没断了那少年的念头。”谭永贵脸色阴沉,语气冰冷地说道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