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七五节 转一圈太学(4K)_汉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李子带着这些外交人员前往少府,而霍嬗则带着张安世几人,拉着马车前往了太学。

  纸的消息早就已经流通了,只要是长安的文化人,现如今都知道霍嬗手里有一种书写之物,比竹简便捷不知道多少。

  但是对于印刷术来说,知道的人虽然有不少,但是跟纸张相比,实在是不多。

  虽然霍光待在西北没有回来,但是霍嬗觉得事物还是不应该落下,起码开头不能落下。

  主要是这次去西域,最迟估计得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回来后有大事要干,那时候再来扬名,就有些太迟了。

  所以霍嬗准备帮他叔父扬扬名,不过呢,这事吧,不能他亲自下场去干。

  那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去找我们的老朋友董蔁了,请他邀请一些大儒前来,今天正好是定的日子。

  等他们看到了纸张和印刷术的成果以后,那他们还不得疯啊!

  在这个情况下,帮霍光扬扬名,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好吧!

  而且自从在他霍府的宴上出世以后,这些大儒们也吹捧了有段时间了。

  而且霍嬗正好趁此拉拢拉拢他们。

  手里有着这两样东西,由不得他们不听话。

  赢得生前身后名啊!

  ………

  霍嬗来到太学,董蔁得知消息以后已经在门口等候。

  霍嬗看着面前的太学,说起来这地方他路过很多次,但是从没有进去过,这还是第一次。

  太学这个署衙,应该能称之为署衙吧,或者学校,也有些不太恰当,两者结合吧!

  太学这种国家最高学府,也是刘彻的又一壮举,这东西不稀奇,夏商周都有,只不过名字不一样罢了。

  刘彻严格来说不算是创立,但发扬光大那是肯定的。

  至于用处,当然是用来培养人才啊!

  虽然说在武帝朝,并没有培养出多少的人才,反而变成了一个学派聚集地。

  但是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足足延续了两千多年。

  虽然中途改名,比如说隋唐定下来的国子监,以前叫国子学,晋司马炎立的。

  但是不管叫啥,最高学府这个意义却从未变过。

  其实跟国子监相比,太学还算不上署衙和学校的结合。

  太学学校居多,署衙只是占一点点。

  但国子监就不同了,除了是学府还是彻彻底底的衙门,管理全国的教育职能。

  此时的太学,那就是公羊儒的聚集地,而公羊儒是此时的主流。

  “见过董公。”

  董蔁大惊,连忙回礼:

  “不敢当君侯董公之称。”

  霍嬗哈哈一笑:

  “哈哈,怎么,这才不到三月没见而已,生疏了?”

  董蔁也是露出笑容:

  “不敢不敢,大儒们和学子门在门内等候,君侯勿怪。”

  霍嬗摆摆手:

  “无妨,这样正好。”

  又指了指太学:

  “走吧,先进去再说,我给你们看一个好东西。”

  董蔁看了看后面的马车,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