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筹莫展,手足无措_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获救了。

  并且被免去了杀人的刑罚。

  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又要如何去消磨呢?

  夏朝如今确实很繁盛,可再繁盛的国度,都不代表阴暗处没有见不得人的东西。

  大趋势的奋勇向上,不代表个人的不幸就能够避免。

  很遗憾,他就是那个倒霉蛋。

  获救之后,商费尽千辛万苦,回到了自己记忆中的家。

  可家中已然无人,只剩下孤零零落满尘土的院子。

  他的父母为了寻觅他,已经变卖了家产,游走四方,希望能够找到他。

  于是获救的商加入了一队商旅,好赚取钱财,同样四处寻觅自己的亲生父母。

  他的确是找到了父母的行踪,只要一直沿着父母曾经的足迹便可。

  可他的父母已经死了,因为他们真的找到了当初的人牙子,那样的人,是敢搞出人命的。

  哪怕后来因为杀人案的缘故,人牙子已经被端掉,可死去的人要怎么办呢?

  商举目茫然。

  他连自己的家都没有了。

  思前想后,商本想加入墨家。

  结果一打听方才知道,真正的墨家巨子已经带着大批的墨者离去了,如今是儒家的时代。

  儒家?

  那是什么东西?

  相比之年幼时父母常常提及,当做睡前故事讲给他听的墨家而言,他对儒家,当真一无所知。

  好在,他很勤奋,也很聪慧。

  他用自己挣来的钱财果腹,然后淘书。

  经常会有儒生讲道,他都会凑过去,运气好还能够得到施舍的粥。

  夏朝富足,只要肯干活,怎么着都是饿不死的。

  也因为与底层接触极多的关系,商有了一套自己的逻辑,对于底层百姓,他认识的尤为深刻。

  以至于后来听到荀轲要讲道的消息之后,他变卖一切,走上了皇都之路,方才有了在天下学宫的一场质问。

  “这小子也难怪如此极端。”

  听完关于商的身世和经历,顾担若有所思。

  年幼时的遭遇,让商对人之恶有了最深刻的了解,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而山村里的经历,又让他饱受痛苦,当沉下心来思索这一切后,自然也就对仁、义、礼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感兴趣。

  墨家不复往昔,儒家不符合他的胃口,那就自己想出个新的理念出来。

  他极端认同荀轲所言的“人性之恶”,却又对教化之事嗤之以鼻。

  因为他很长的一段时间,自己就成为了货物,哪里算的了什么“人”呢?

  在那个小山村里,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墨者造访,仁、义、礼,要从何处寻觅?

  当时的情况下,一个十一岁的小家伙,如何要解救自己的命运?

  没有办法。

  他再聪慧,也注定无有解脱之时。

  他将自己最绝望的经历套在了整个天下,最终笃定,化作四字:争与气力。

  弱小者可怜与否,悲惨与否都是无关紧要的,力强者方能胜之。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