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第 37 章_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前世的人生,在吃上面却比较注意,有时候还会在婆子做饭的时候从旁指导,久而久之,连婆子的厨艺也变好了。

  元殊曾笑话他不是君子,因为君子远庖厨,赵肃答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元殊自是被他驳得哑口无言。

  这一日元殊并不在家,陈洙本也是一同赴殿试的,这会儿还没回来,赵肃等人在厨房忙得大汗淋漓,终于下好饺子汤。

  大家饿得饥肠辘辘,闻到香味都觉得食指大动,平常在家里动辄挑食的小屁孩这次居然也吃了满满一大碗,更别说其他人了。

  那头冯保跟裕王府那边报备完再带着衣物赶过来时,朱翊钧已经吃饱喝足,鸠占鹊巢在赵肃的床上呼呼大睡了,烛光映得白皙的两颊更加粉嫩,活像只小猪。

  什么叫天生富贵命,这就是天生富贵命啊,赵肃看着他的睡颜默默感叹,顺道同情了一下更加悲催的冯保同志。

  殊不知冯保却觉得自从有了赵肃和他一起分担苦难了之后,自己身上的担子已经轻了很多,比起以前,现在的日子简直就是幸福。

  紫禁城,东阁。

  按照规矩,所有殿试的卷子,都要统一被送到这里来。

  卷子的评分过程分为四关。

  先由受卷官预阅,这里是第一关,受卷官一目十行看过去,有些字迹潦草堪比草圣的,有些卷子沾上污渍的,那么卷子肯定会被往后排。

  第二关是读卷官评审,这里来头就大了。由于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选出来的官员,指不定哪个就是出将入相,名留千古的,所以为了考试的公平性,也为了照顾各个部门的感受,读卷官会从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等这些部门里抽调正官组成,把这几百份试卷排出一、二、三甲的名次。

  然后这些排好名次的卷子,会送到内阁阁老那里进行最后的预定,这就是第三关。

  最后一关,内阁要把卷子报上去给皇帝最终钦定。

  但是要知道,科举三年一回,对考试的人来说很重要,对皇帝来说却未必很新鲜,像嘉靖这样在位时间特别长的皇帝,早就对钦定名次没什么兴趣,所以这项工作实际上的终审就会落在内阁身上,皇帝那里不过是最后走个过场而已。

  比如说殿试里的某个人,卷子写得特别好,本来中状元是绰绰有余的,结果他得罪了内阁里的某位阁老,又或者别人找关系走了后门,那么在第三关的时候,他的名字就从一甲被涮到三甲,连庶吉士都没份,而皇帝最后也只是略略扫了一下前几名的卷子,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人,于是他的命运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从此也将走上不同的人生。

  这并不是无稽之谈,明朝开国两百多年至今,这种事情不算稀奇。

  所有的程序必须在两天内完成,两天之后,名次公布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