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八章 渐渍磨砺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

  二人点头称是,其实心里都明白,刘?是伏皇后所生,伏氏又向来是关东士人之属,如今各地的舍不得私人武装的豪强刺头都已拔除,为避免关东人心惶惶,立太子的确能起到安抚作用。何况立太子后,就要有相应的东宫班底,眼下虽然不着急这些,但关键的几个位置还是得预先安排。

  “诏秘书令荀悦兼任太子少傅,其余的属官,等大了再定。”皇帝沉吟了片刻,如此说道。

  贾诩并不意外的看了荀攸一眼,只见荀攸俯下身代荀悦谢恩,常常板着的面色竟轻松了不少:“臣攸不胜惶恐。”

  “荀令无论是操守还是学识,俱为上乘,当得了太子师傅。荀君回去后拿这话说与他听,让他不要谦辞了。”皇帝说道。

  在他心中,荀悦的确是最好人选,精通儒学却不迂腐,熟知朝廷典章制度与民间风土人情,身处秘书监这样关键的位置却能够谨慎自持。而且这也等若是将荀氏与皇帝下一代绑在一起,荀氏至少能有两朝富贵,这对一直支持皇帝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定心丸。

  “趁着大胜,朝廷的政令要尽快推行下去,也不拘在河东、河北等地试行了,直接颁行天下。”皇帝挥挥手说道。

  “这会不会有些太快?”荀攸犹疑的问道。

  皇帝还未说什么,贾诩在一旁先发言道:“臣却以为正是时候,彼等作乱豪强不但是大逆而行,更是让天下人见到了彼等坐拥家兵部曲、高墙深堑之弊。如此一来,朝廷尽罢豪强私兵、废坞堡便能顺势而行。部曲坞壁一去,朝廷再有它政,便如顺水推舟,轻而易举了。”

  “这正是我要说的话。”皇帝赞许道:“就这么办吧,中书监拟诏,让承明殿诸公看过后发尚书台施行,务求这一二年间,天下只有朝廷的兵马、朝廷的壁垒。”

  “陛下。”穆顺在门边见皇帝等人说的差不多了,便适时说道:“周侍郎求见。”

  “我正要传他,让他过来吧,再派人去公主府将周循接到皇后那里去。”皇帝抬眼看向穆顺,这么说着,贾诩、荀攸各自对周瑜的来意也心知肚明,就势告退了。

  临走前,荀攸忽然拱手说了句:“‘无恒之庸人’,今引而教之,可成矣。”

  皇帝意外的看了荀攸一眼,他不是没有听懂这句说‘子路’经孔子教化的典故,而是惊讶于荀攸为周瑜、孙策说起了好话。

  荀攸并没有等皇帝有何回应,稍迟了半步,便与贾诩一前一后的离去了。

  兵部侍郎周瑜比以往要更沉稳许多,他在殿上向皇帝行礼过后,闲话几句,静等皇帝先开口引起话题:“这次益州、荆州还复安定,徐晃、沮隽诸军要重新安排。尤其是南中,益州郡要改称建宁郡,将孙策麾下的吕范调为太守,朝廷准备调孙策继续往南,过永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