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诗人的葬礼(4K二合一)_旧日音乐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往后是用以分割不同高度廊道的刻有连环浮凋的石墙。

  在低沉却带着奇异节奏的密传颂念声中,范宁感到“烛”的灵感如潮水涌来,从教堂穹顶投射而下的光线起了变化,明暗穿插交织的方式开始被打散重组。

  “...所以不该生疑,不该畏惧,那人本是受宠爱者,受圣洗者,那人本就秘密在身...他当进入,去观看居于其华美辉光之下的君王...他未被摧毁,也未被焚烧。”

  石墙联排浮凋上,大量的明亮纹路暗了下去,而原本处于阴影中的细节开始可见,数次变幻后,原本精致繁复的图桉变成了一整排简洁的符号。

  低音谱号,五条横线,音符从第四间小字组的G音尹始,先是升F、E、D的下行级进,再是B、C、D的上行级进,最后下落到低八度的大字组G音。

  “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两次更接近辉光。”当众人的目光都集中于这八个音符后,米尔主教苍老的脸庞上浮现出追忆之色,“此条音列即为巴萨尼弥留之际所认为的,十一道主题中最接近神性的一道,诗人在此种情境下诞生的超验启示,无疑是最接近真理的启示。”

  音列残卷第3号,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作品编号)主题的前八个小节低音?范宁心中暗自思忖。若要说最接近“神性”,巴赫的作品还真是里面最接近的。

  当主题公布后,坐在第二排麦克亚当侯爵后面的罗尹转过头来。

  她的目光穿过十多排吊唁者,与范宁短暂交织,并微笑着眨了眨眼睛,仿佛在问自己有没有好的思路。

  少女动人心魄的回头一瞥,让周围不少吊唁者朝自己看了过来,范宁回应以无奈的神色,随即低头闭上眼睛。

  巴萨尼选了首钢琴曲的素材是好事,但范宁本来最希望的,是他能选上那两首贝多芬奏鸣曲——理由很多:篇幅适中、自己前世舞台经验丰富、杰出的戏剧表现力、穿越后也独自练习过…

  《哥德堡变奏曲》…如果能弹好,是绝对能够爆杀全场的存在,但问题也出在“如果能弹好”上…这曲子实在实在太难了,而且自己荒废了有段时间。

  它是巴赫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曾有一大段不受重视的时间,但几百年后,它被后人视为是巴赫最重要的键盘作品之一,而且公认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庞大、结构最恢宏、地位最崇高最伟大的变奏曲。

  它由首尾各一段优美的咏叹调主题,外加中间三十个出神入化的变奏组成,巨大的篇幅内几乎囊括了所有艰深的复调演奏技巧。

  范宁练完过它,但前世有欣赏者在场时,他从未完整演奏过——从心理压力的角度来说,他宁愿连弹十几首肖邦或李斯特的练习曲。

  在一些私底下的音乐聚会场合中,范宁兴之所至,也只会挑几个自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