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各怀鬼胎_烽火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州进军,军纪严明战力上乘的中央禁军一到,李征古彻底翻了身

  借着边镐大军的兵威,李征古收拾完袁州的混乱局面后,立刻上疏朝廷,自表功绩,又破天荒地给朝廷缴纳了袁州数年的税赋,这令皇帝李璟以及满朝文武尽皆叹服,而这些税赋的来源,自然母庸置疑,只有小部分是从流寇处所缴获,大部分还是从手无寸铁的百姓那里搜刮而来。

  李璟龙心大悦,不仅下令褒奖李征古,破格拔擢其为兵部尚书,更是施以重恩,将李征古的老家万载“高侯乡”改为“怀旧乡”,“高城里”改为“孕秀里”,尊古俊秀的李尚书自此横空出世,身价上涨之后,也算终于能入得了冯延己的法眼,不到半年时间便成了冯延己口中常挂念的“知己”。

  眼下冯延己身陷令圄,其党羽骤然陷入群龙无首的彷徨局面,虽然枢密副使魏岑作为党羽之中品轶最高之人,暂时成为了冯延己一党的主心骨,但总有一些野心勃勃之人已借机蠢蠢欲动,其中便有执掌兵部的李征古。

  李征古与魏岑自相识以来便素来不对付,二人所在的枢密院与兵部亦是极其尴尬的关系。

  作为老资格的朝廷军事管理机构,可以追朔到三国曹魏时期的“五兵制”的兵部,却只能对厢军、民兵这些战斗力不足的地方军队进行一些管理,加上一些后勤保障、测绘地图之类的事务,对于指挥作战、调兵遣将是根本没法染指的,可以说是存在感极低。

  而南唐的枢密院不仅执掌军机要务,还有人事权、招募权、调兵权等等,可谓是相当实权的部门,这便和兵部的虚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好不容易做到兵部尚书的李征古,自是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己与魏岑同为冯延己座上宾,又是烈祖一朝的“前辈”进士,岂能不向往位高权重的枢密院?

  如今枢密使仍是权倾朝野的陈觉担任,尽管北伐过后陈觉的权势大不如前,但其在朝野叱吒多年的影响力岂是可轻易撼动的?李征古自然是想都不敢想,不过对于魏岑的枢密副使之位,却是一直有些隐秘的想法。

  当魏岑提议前往九华山搬救兵时,李征古立即眼前一亮,很快便想到隐居于九华山的那位,与冯延己、陈觉皆渊源颇深的那位幕后巨擘,或许便是自己梅开三度的绝佳时机

  此时刚抵达宣州境内,几名官员以及各自的随行亲卫,队伍尽皆混杂在一起。

  由于心念冯延己,一路上众人已是心急如焚,李征古却仍有心思,总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魏岑聊几句。话语之中也大抵是一些暗藏锋芒的嘲讽暗示,但魏岑始终一脸冷漠,不给于正面回应,偶尔只用些赶路要紧之类的话敷衍了事,这倒显得李征古有些自讨没趣。

  于是乎,李振古再也不和魏岑说一句话,很快李征古的人马也自然而然地与大部队拉开了距离,之后又有一两名官员的队伍陆续掉队。

  原本此行的几名官员中,除了兵部的李征古,还有户部、工部、刑部以及御史台的重臣,各家护卫加起来亦是不下百人之众,而刚进宣州境内不到两个时辰,跟在魏岑身边的队伍便莫名其妙只剩下十余名自家的亲卫了。

  其中有一名户部侍郎名唤刘子敬,原本是与魏岑算是私交甚密,可如今不知怎地,像是与其他官员商量好像是要孤立魏岑一样,也在前进路上忽而放缓了速度,最后连人影都不见。

  魏岑倒也无所谓,在朝堂浸淫这么些年,注定与这帮各怀鬼胎的大臣没法结下所谓真正的友谊,大抵不过利益罢了,若不是为了恩相冯延己,怎会与他们同行?眼下互不干扰,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最好。到了九华山,在那位高人面前,自己这个手握重权的枢密副使的话语权又岂是他们可比?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