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2章 上下求索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服力很强。

  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城里人看到天下人——尤其是中原士大夫——的态度,放弃不切实际的希望。想以身为饵,等待中原士大夫的响应,实是在愚蠢之极。

  辛毗深以为然,对甄宓刮目相看。

  天子让甄宓主持冀州印坊果然有道理,这个年轻的女子有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见识和手段。当初田丰还想让袁熙迎娶她,现在看来,袁熙根本配不上她。

  由甄宓之口,辛毗又了解到一些唐夫人的事情。

  知道唐夫人陷落西凉军营,为贾诩所救,后来又随天子东奔,在河东组建印坊的经历,辛毗心里很不是滋味。

  颍川唐氏因是阉竖,向为士大夫不齿。如今唐夫人组建印坊,印出天下最好的书籍,士大夫们都以河东印坊的文集自夸,多少有点讽刺。

  时代变了。

  ——

  辛毗一连几天都在印坊,除了与卑湛商量文章之外,也对印坊多了一些了解。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由卑湛编制的那些启蒙字书。

  卑湛放弃了《仓颉篇》这样的成熟字书,选用最为常见的两千字,编写成朗朗上口的诗句,供没有任何基础的孩子学习。就篇幅而言,不到《仓颉篇》的三分之一。就选字而言,几乎去除了所有的生僻字,只留下常用字。

  辛毗开始有些不理解,后来与卑湛闲聊时请教了一下,才知道其中区别。

  《仓颉篇》虽是字书,但那是为有心入仕的人准备的启蒙教材,所以需要知道大量的书面用语。而他编写的字书是为普通百姓准备的,这些人大概率没有机会入仕。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能阅读朝廷、郡县的公文,顺便再会读写一些常用的文书如地契、买卖合同之类。

  所以,常用字就够用了。

  相应的,现在对诏书、公文也有类似的要求,要简洁易懂,要让人经过基础教训的人都能读懂、听懂,尽可能减少因看不懂而被人欺骗的可能性。

  为此,卑湛还拿出一些印好的公文给辛毗看。

  如今朝廷印发郡县的公文都由冀州印坊印制,然后送到各郡县,印坊是第一道关口。凡是印坊里的校书觉得不够平易的,都要打回去修改。

  看了那些如同白话的公文,辛毗却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当天子的诏书能够直达闾里的普通百姓,当每一个百姓都知道朝廷额定征收的赋税,郡县从中做手脚的机会显然会大大降低,太守、国相、县令长的权力无形中就被限制了大半,上瞒下压的难度也将大大增加。

  卑湛是个纯粹的书生,没做过官吏,不知道他做的这些事对士大夫是何等威胁。

  天子这是要绕过士大夫,直接与百姓对话啊。

  怪不得他那么自信,根本不在乎汝颍人的死活。

  他岂止是不在乎汝颍人的死活,他是要剥夺整个士大夫阶层的特权,将士大夫变成普通的民。

  四民皆士,四士皆民,唯有皇权高高在上。

  辛毗为此忧心忡忡。

  他很想去问问天子,但他又没有这样的胆气。

  他能说些什么呢?是劝天子放弃这样的做法,还是要求天子也和士大夫一样,成为普通人?

  好像都不行。

  辛毗越想越头疼,最后给荀或写了一封信,讲述了最近的见闻,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乡党之中,他最敬佩的就是荀或,而以目前的形势而言,不出意外的话,荀或也将成为汝颍人,甚至是关东士大夫的领袖,有疑惑,问荀或,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收到荀或的回复之前,卑湛已经准备好了辛毗需要的东西。眼看着秋收将至,天子已经开始移营,准备进逼邺城,辛毗匆匆起程,借助张郃的帮助,悄悄地潜入邺城。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