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6章 百年树人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服。

  诸葛亮迎了上来,收好朝服,又递上常服,侍候刘协穿好。

  “孔明,你刚才没说话。”

  “臣入仕时日尚浅,不了解朝中形势,有些大臣还是第一次见面,不宜妄言。”诸葛亮微微一笑,又道:“臣相信陛下自有明断。”

  “现在没有大臣在侧,你不妨说说你的想法。”

  诸葛亮沉吟了片刻。“臣赞成陛下的意见,和议可以议,尊卑却不能乱。不能由着袁绍来,必须由朝廷掌控局势。”

  刘协点点头,示意诸葛亮继续说。

  “光武皇帝重儒,宽待大臣,本是好事。但大族居功自傲,见利忘义,当时还只是隐患,如今已成痼疾。若不能趁此机会予以惩戒,只怕就算天下太平了,也只是一时安稳。时过境迁,难免变本加厉,为祸更烈。”

  “嗯,接着说。”

  “关中度田,初见成效。有丝帛的生意弥补,关中大族勉强还能接受,不至于激变。可若是山东大族也想分一杯羹,丝帛的价格下跌,利润摊薄了,就很难说了。届时山东大族没有拿到想要的,关中大族又有损失,都会有怨气。我听大司农提起过,荆州的丝帛进入关中之后,胡商们已经有些挑三捡四,没之前那么爽快了。”

  “有这事?”刘协微怔,这才想起奸商安东尼有好久没来见驾了。

  “大司农正在统计数目,估计很快就会有方案出来。”

  刘协点点头。对刘巴做生意的手段,他还是放心的。

  “所以就算要谈,也要让山东大族受到应有的惩戒,尤其是依附袁绍的冀州人,不能施恩太滥。若非如此,忠奸岂有分别?”

  刘协没说话,想了一会儿。

  他从诸葛亮的话中听出了地域之争的兆头。

  诸葛亮未必是有意为之,但这种无意识的地域观念危害性更大。

  山东人都互相嫌弃,还能对凉州人一视同仁?更别说将来要融入华夏民族的鲜卑人、乌桓人。

  对别人,他可以放宽一些要求,对诸葛亮,他必须及时提醒。

  “孔明,依附袁绍的可不仅仅是冀州人,冀州人也未必都依附袁绍。赵子龙就是冀州人,但他不仅身赴行在,还呼朋引伴,为朝廷引荐了不少冀州人才。”

  诸葛亮脸一红,躬身道:“陛下所言甚是,是臣口不择言。”

  “口不择言也就罢了,错了便改,就怕心里的成见难除。”刘协歪了歪嘴。“按照有些人的说法,你那未婚妻还是江夏蛮子呢,你能认可?”

  诸葛亮尴尬地笑了。“多谢陛下提醒,臣以后一定注意。”

  “嗯,他们该到了吧?”

  “按时日计算,应该已经到了,大概是路上耽搁了。等他们一到,我就引他们来见驾。”

  刘协点点头。“还有一件事。你能不为道德所惑,实事求是,是个好习惯。但朝中老臣习气难改,怕是听不得你这些话,难免要好为人师一番。公众面前,你少说两句,也是好的。风头太劲,难免为人所忌。”

  诸葛亮心头一暖。

  他本不是个冲动的人,所以在朝会时一言不发。可是天子特意提醒他,即使是在这需要支持的时候也不希望他过早的与老臣们发生冲突,可见对他的爱护绝非虚言,而是发自内心。

  “谢陛下。”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