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8章 集思广益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歌儿放着羊,有事没事打个劫,实际上他们都是匈奴贵族的奴隶,没什么人身自由的。

  张绣更加得意,说起了自己的见闻。

  匈奴人迁入塞内定居,每年都能得到朝廷的赏赐,代价就是守边,以及出兵协助汉军作战。但朝廷的赏赐被贵人们分了,普通百姓分不到一点油水,守边及作战的责任却无法推脱。

  那些一直是放牧的还好一点,耕种的就麻烦了。

  牛羊可以带着走,田地不能带着走。出去时间长了,必然影响耕种,但他们该交给贵人的税却不能少。如果打了胜仗,分到战利品,还好一些。如果打了败仗,那就是倾家荡产。

  很不幸,这几年汉军出塞作战几乎没有胜绩。

  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普通百姓大多破产,二是匈奴贵人也觉得依附汉人不合算。再打下去,他们的损失太大,收获却非常有限。

  所以,匈奴贵人对一心依附汉人的羌渠很不满意,勾结休屠各,偷袭美稷,杀了羌渠。

  张绣正说着,张杨也赶来了。听了张绣的解释,张杨表示赞同。

  大体是事实。

  刘协心里有了底。

  他又问张杨道:“美稷大概有多少匈奴人?”

  “三四万户,最多不超过五万户。”张杨说道:“臣以为,与其担心他们与休屠各联手,不如防着鲜卑人扰边。虽说檀石槐死后,鲜卑人大不如前,还是比匈奴人强很多。匈奴人内讧,正是鲜卑人蚕食的好机会。”

  刘协深以为然。

  匈奴已经衰落了,余日无多。鲜卑人却朝气蓬勃,为百年后的南侵积聚着力量,不可不防。

  刘协命人置酒,与张杨、张绣细谈。

  张杨、张绣都是标准的边地武人,平时很难得有进言的机会,见天子如此赏脸,他们感激莫名,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事全部说给刘协听。

  只是苦了蔡琰和裴俊,记了一大堆的废话。

  ——

  刘协在平阳逗留了两天。

  这两天时间,他一边安排蔡琰、裴俊查阅史料,一边让杨修和军中教师一起,广泛征询对并州羌胡有所了解的人,尽一切可能的收集信息。

  有时候,刘协还要与亲自询问,展示一下能让廷尉吏汗颜的询问技巧。

  杨彪等公卿大臣不了解的事,不代表其他人不了解。

  实际上,熟悉边事的人不在少数,只是身份地位太低,没什么发言的机会。

  刘协没那么多尊卑贵贱的讲究,只要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原意向任何人请教,哪怕对方是一个普通士卒,甚至是个匈奴人。

  大量的信息像潮水般的汇聚而来。

  蔡琰等人不分昼夜的整理、比对,最后汇总出一份近万字的资料,内容繁杂,其中不乏互相矛盾,无法辨别真伪的信息。

  蔡琰还绘制了一份地图,标注了匈奴人的几个驻牧地,让刘协大为赞叹。

  荀攸看了地图后也非常满意,表示有了这份地图,哪怕不完全准确,也足以保证这场战事的成功。接下来的,就看君臣将士的临场发挥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战不可避免有运气的成份。

  但君臣一心,能将准备工作做得这么细致,运气不会差。

  蔡琰却不知足。

  她从史料中得知,建武二十二年,曾有一个叫郭衡的汉人携带着一份匈奴地图入京。但她在宫中所藏的图籍中却没看到这份地图,也不知道是没有收入宫中,还是遗失了。

  董卓迁都时损失了大量的资料,也许那份地图就在其中。

  一切准备妥当,刘协让人传呼厨泉和去卑。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