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无名道观_道起雁荡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又杀的个血流成河,华夏的文化传承再一次遇到了灭亡的危急。

  来到两宋时期,儒家的理学思想开始大方异彩。但是由于思想走向了极端,儒学开始变的有些畸形,出现了一丝偏执。所以两宋时期才会出现了很多诸如三从四德,女人裹脚的陋习。

  等到蒙古铁骑进入中原之后,就更加严重了,在这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的人们,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华夏的思想脉络也在这里彻底的断层。

  朱明时期,国政开明。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华夏思想界的大佬,他们逐渐的找回了儒学思想的脉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阳明,他发展出了新儒学——心学的脉络。可惜心学并未在华夏大地大放异彩。

  由于满清的入关,导致阳明心学彻底结束。其主要原因就是满清入关以后,实行的是军事治国,去除了宰相制,成立军机处。这样一来就彻底的断绝了,华夏文人报国的路径,他们再也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了,只能做一个唯唯诺诺的奴才。

  而华夏近代以来更是悲惨,受到来自西方世界思想的侵袭。直到现代也没有重新形成新的思想脉络,甚至还出现了很多崇洋媚外的假国人。可谓是可悲可叹!!!

  王明玉想到这里,感觉自己仿佛傲游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

  他现在通过学习佛、儒、道三家的典籍,要说他最认同的还是阳明心学的观点。

  王阳明曾说:“华夏之民,无论何人一定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他主张的心学主旨: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王明玉认为这是最适合当下自己修行的目标。他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否定的研究当中,思想彻底得到了解放。

  现在的王明玉已经彻底忘记自己的目的,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忘记了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他现在只想通过修行,从而找到自身思想层次的解脱路径。

  ………

  八年的时光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王明玉现在的心境,已经彻底的放开了,他现在所求的正是道家的最高理想境界,他希望自己能像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一样得到自身的大自在。

  在来到这座道观的第五个年头,王明玉又下山了一次,他寻来了一些武侠小说和武术图谱。

  他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自己也许能从练武、读书当中得到一丝大自在的真意。

  这天清晨,小道观里,传出一阵清朗的诵经声,念得正是的被誉为道家至高宝典的《道德经》。

  《道德经》为道家创始人太上老子所著,基本上只要是修道的人就没有哪个是不知道它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